2013/03/11 23:00

體現內化同理

蘇瑋婷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我們了解到鏡像神經系統就是大腦裡一種「內在模仿他人動作」的機制,很多的生活現象也都可以解釋了。像是有時候明明已經吃飽了卻還想再吃,這是因為看到別人有這樣的動作,神經就跟著在動。所以模仿不一定要動手去做,只要用看的,腦神經動起來和它一樣,就會有類似的經驗。這樣的大腦過程,有兩種很重要的因素,一個叫做embodiment,中文翻做「體現」,一部分的意味應該是一種「內化」。另一個就是empathy,叫做「同理」,也可以說是「共鳴」。在臺灣,優人神鼓的團員們所追求的道藝一體,就能夠說明科學家認為的體現和共鳴。接下來這個單元,我們將帶您看看,優人神鼓的音樂總監、阿襌師父的腦內世界,看看他到底如何體現,如何共鳴,如何實現他的道藝合一。

  台北木柵山區,傳來響徹雲霄的震撼鼓聲,在優人神鼓的山上劇場,感受到一股最自然的悸動。走進山林,優人神鼓的團員不只享受在山中打鼓,他們也打拳。他是黃誌群,優人神鼓的音樂總監,團員們稱他阿襌師父。阿襌師父來自馬來西亞,十二歲開始學習中國武術和獅鼓,卻在印度領悟了生命的意義,回到臺灣,為優人神鼓,確立了一套屬於自己道藝一體的風格。

  阿襌師父所追求的道藝一體,如果用科學家的語言來詮釋,最接近的意思,應該就是體現和共鳴。他是謝仁俊教授,在台北榮總主持腦功能研究,近年來將觸角延伸到藝術家的腦。在研究團隊的協助下,我們將進入阿襌師父的腦內世界,看看如何實現他所謂的道藝一體。和阿襌師父一起進行測驗的,還有一位剛開始習鼓的學生,以及一位與阿襌師父年紀相仿,但完全沒有擊鼓經驗的男性。研究團隊先讓三個人,看一段同樣的影片素材,並且要求他們想像一下自己就是影片中的表演者,三個習鼓程度不同的人,他們的腦又會洩漏什麼樣的秘密呢?

  這是研究人員要他們看的無聲畫面。但實際的影音是這樣的。想像一下,無聲的畫面會在你的大腦裡,引起什麼樣的反應呢?如果你對這種表演是很陌生的,那麼現在看著無聲畫面的你,大腦反應可能是這樣的喔。會亮起的是包括、初級視覺區V1,以及處理動態視覺訊息的V5MT。同樣一段影片,阿襌師父看完之後,腦部神經活躍的程度,就和一般人不一樣。因為這段畫面正是阿襌師父再熟悉不過的運動方式。就算他聽不到聲音,也能夠在腦中重現他的經驗,產生心靈共鳴。而要有這樣的共鳴,就是透過人腦許多功能區域一同參與協調完成的,包括有視覺區、聯合視覺和空間處理的後頂葉區、屬於鏡像神經系統之一的前運動區、以及協調複雜運動的輔助運動區。

  再從磁振造影的顯示來看,一般人大腦神經活動比較低頻率,而阿襌師父則是活躍許多。這也就是專家和你我不同的證明。這就像籃球教練,總會要求他的選手默想投球時的手感,雖然只有在大腦裡做運動,並不能代替實體練習,但它的確能幫助提升實際的肢體表現。藝術家也是一樣,為了舞台上的完美演出,他們會先在大腦中進行無數次的排練。等到一上場,他們又必須同時接收處理,來自舞台上的聲光狀況,台下的觀眾反應,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表現,而這樣一連串精密的腦部功能,正是藝術家或者是說人類最神奇的天賦。

  其實這種了不得的腦部功能,在你我身上也看得到喔。尤其是當我們看表演的時候,聲光影像刺激著我們的感官和大腦。就算你不是專業表演者,一樣可以發揮想像力,和表演產生共鳴。如何證明呢?我們來到英國倫敦的劇場裡,舞者們正在進行彩排,他們的創作ROCCO。靈感來自一部1960的義大利電影,描述一對拳擊兄弟的奮鬥故事。

  同一時間,台下的觀眾席,也正在進行一項腦科學研究,認知神經學家Corinne Jola,帶來一種研究腦部神經反應的裝置,這個長得好像發條一樣的東西,它叫TMS穿顱磁刺激器,可以準確的刺激到顱骨下的腦區,找出特定區域和行為的相關性。也因為這個表演是拳擊舞蹈,觀眾的目光焦點絕對會鎖定在表演者的手部動作。所以Jola實驗的第一步,就是要看看大腦指揮手臂肌肉運動的區域,在看這樣藝術表演的時候有什麼反應?來看看這是受試者在表演前接受電流刺激的肌肉反應;而這是在演出中測到的反應曲線。第二個曲線會比較高,是因為受試者正在腦中,跟著舞者起舞。外在的刺激,加上內在模仿的神經反應,促使第二個曲線明顯升高。

  科學家的這個實驗,證實了一般人,在觀賞舞蹈表演時,不管有沒有經過訓練,都能啟動與手部有關的鏡像神經元系統,引發我們對手部有關的動作,而產生共感。所以當你聚精會神的在欣賞優人神鼓的表演時,你可能正在大腦裡,跟著優人一起揮動鼓棒。透過這種直接自然的共感,也就是我們說的感同身受,心裡的悸動就會透過大腦,讓我們的心靈自然的脈動起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