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23:00

前進越南看到愛(下)

陳汎瑜 許中熹 報導

  越南和臺灣相隔兩千公里,但愛卻能打破時空和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今天華視新聞雜誌「封面故事」,資深記者陳汎瑜、許中熹,繼續要帶您「前進越南 看到愛」。上個星期系列報導,我們帶您看到四十年來、遭受越戰毒害的越南孩童,如何在臺灣公益團體的協助下,重新找回生命的希望。而今天,系列報導第二集,要帶您前往越南最貧窮的中部省份,去看看出身困頓的越南孩子,如何透過臺灣認養人的扶助,繼續上學唸書,完成他們的夢想,而最讓人感動的,這些來自臺灣的認養人,就像賣菜阿嬤陳樹菊一樣,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他們有的歷經貧窮,還有人是先天性視障,卻數十年如一日,贊助越南貧童從未間斷。

  破舊的小屋前,傳出悠揚的二胡聲,有俏皮的臺灣小調,甚至還有周杰倫,這裡不是音樂廳,地點更不是臺灣,而是在越南中部最貧窮的廣平省鄉下,跨越兩千公里的距離,視障音樂家許清閔,在越南鄉間舉辦即興義演,而募款對象,是隨行採訪的臺灣記者和越南外交部官員,短短幾分鐘,一頂斗笠塞滿近百萬元越幣,相當於一個家庭三個月的生活費,這是清閔小小的心意,要送給他認養的越南女兒小金河母女,和奶奶一家四口。

  小金河今年10歲,媽媽靠製作斗笠,根本無法負擔兩個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昏暗的家裡,掛著許清閔和導盲犬的照片,這是因為,有他長期贊助,小金河才能繼續上學。走著顛簸的石頭小路,這一頭還有個孩子期盼的等著,他是許清閔認養長達六年的孩子陳懷義,握著彼此的手,這一刻,打破了時空距離,更跨越了視覺和語言的隔閡。

  許清閔,文化大學國樂系畢業,今年30歲,因為罹患先天性青光眼,從小他就雙目失明,戴著一雙白色的假眼珠,有時後難免引來異樣的眼光,但樂觀的他從不刻意遮掩,從領到第一份薪水,他就參與至善基金會在越南的助學計畫,每個月贊助一個孩子學雜費600元,到現在他已經是六個孩子的認養爸爸,七八坪大的房子家徒四壁,而孩子的辛苦,許清閔用心去感受。但同樣從小吃苦的許清閔想告訴懷義,困境中要像他一樣永不放棄。

  坐著車行經越南中部省分,沿途所見,都還是一週前颱風肆虐的痕跡,在這裡,平均月薪不到20美元,相當於新台幣600塊錢,很多家庭無力負擔教育費用,但17歲的小水家裡很窮、卻一路唸到高三,這得感謝臺灣的「碧蓮媽媽」多年來幫她圓夢。貧瘠的白沙土地幾乎種不出農作物,八十二歲的奶奶卻得獨力撫養三個孩子,見到陳碧蓮的這一天,她佈滿皺紋的手激動的發抖,臉上更已經老淚縱橫。

  陳碧蓮擔任認養媽媽超過10年了,總共認養四個越南貧童,但其實她未婚,在臺灣她只是個薪水不多的小會計。省下的每一分錢,她只期待能多幫一個孩子,完成夢想,不求回報,但真情的付出、卻換得滿心的溫暖和喜樂,三位臺灣資深認養人跟著至善基金會,展開一趟跨海探視孩子的旅程,還有一站是順化的孤兒院「德山兒家」。

 

  終於看見想念多年的孩子,張芸禎紅了眼眶,她住在臺中,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但十年來,她也是越南這三個孩子的媽媽,張芸禎,小時候家裡有八個兄弟姊妹,家境清寒,長大後決定回饋社會幫助貧童,在她贊助下,胡文平今年順利大學畢業了,而可愛的寶祿,是10年前被丟棄在孤兒院門口,對她來說,張芸禎是最愛她的母親。

  德山兒家是越南順化最大的一所孤兒院,總共收容200多名失親兒,其中三分之二都接受來自臺灣認養人的資助,每個月新台幣600元,就可以扶助孩子上學,感謝臺灣所有認養爸爸媽媽,在他們長大的艱困過程,作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含著眼淚、揮揮手、這一別不知何年能再相見,但孩子們,記得要堅強,只要心中有愛,生命中自會有無窮的力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