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園區挨批 商業大過創意

彭椿榮 何孟倫 報導  / 台北市

文創該如何定位、多年來爭議不斷,以台北市最早發展文創的華山創意園區來說,十多年來的營運模式,就一直被質疑商業大過於創意。就連當初BOT業者跟前文建會簽約,將耗資20億興建的文創大樓,在拖了5年之後,上周也決定不蓋了。

充滿文青氣息的華山文創園區,現今已然是台北市文創園區的標的,裡面有兩座古蹟,其餘建物也都是歷史建物。十多年前確定保留後,一開始是提供給藝術家創作展覽的空間,後來文建會BOT給業者經營文創園區後,多年來一直被質疑過於商業化,原本規畫在酒類試驗所大樓重建文創旗艦大樓,也因停車場共構問題一拖再拖,還是無疾而終。文化部文創司長陳悅宜表示:「我們會檢視一下整個華山的相關規定,還有契約的內容,整個投資的計畫書,然後我們會做一些,營運模式上的微調,至於BOT這段,必須走完法律的程序,我們才可以有做比較大幅度的調整。」

當初一群拒絕華山園區以商業導向發展的藝術家們認為,8年多經營下來,華山走向特展化、餐廳化、商店化,雖然帶來了人潮,但卻未能保留文創核心價值。劇場導演鴻鴻表示:「政府當初的立意,跟要去怎麼設定這個園區,跟怎麼規劃怎麼訂約,怎麼去監督執行,這方面我覺得是有嚴重的疏失,最可悲的是華山反而變成台灣各地文創園區的範本。」

在台北市中心的華山園區,是不少民眾可以放慢腳步的地方,有民眾就認為,商業氣息確實太過濃厚。民眾表示:「主要都是以販賣東西為主,然後餐廳,我覺得是可以再有深度一點。」一個低程度的商業化,多給文創的人一些空間,文化部目前傾向,未來如果走向解約,華山基地將不再交給廠商自行規劃建築,會重新調整,以低租金讓藝術家與團體進駐,成為創意集散平台,商業和文創會有合理的比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