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住宅爭議

吳御曄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您是「無殼蝸牛」嗎?還是已經幸運的晉升「有房一族」呢?房價高漲,許多年輕人一輩子省吃儉用都買不起房,看見年輕族群的痛苦,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5月前將釋出570戶的捷運聯開宅,作為公共住宅提供民眾申請承租,而租金則是按市價的85折計算,希望減輕租屋者的負擔!但消息一出,卻立刻引發喧然大波,部分聯開宅住戶認為,公共住宅會拖垮他們的房價,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還有住戶要求,公共住宅房客,必須提供無犯罪紀錄,原本是一項立意良善的政策,怎麼會造成兩極化的反應,甚至引發對立,一起來追蹤探討!

  無殼蝸牛,何去何從,柯文哲替年輕人找家,把主意動到了這些台北市政府當初興建捷運時和建商聯合開發的捷運共構宅。

  簡單的來說,包括龍山寺在內的四處聯開宅總共570戶,台北市政府打算按市面租金七折到八五折的價錢出租,但想租,年齡得是20到45歲,自己、配偶或是戶籍裡的直系親屬都沒有自有住宅,然後家庭每月所得得低於今年計算出來得的標準值5萬1779元。

  地點好,租金大大折扣,但這政策卻並非人人買單!一樣政策,大家的意見和想法都不同,但這些被柯文哲點名的聯開宅,現有住戶反彈聲浪卻先起軒然大波。

  身兼台北橋聯開宅的管委會主委,住戶陳小姐開了第一槍,憂心這些台北市政府房客會影響生活品質,更擔心台北市政府把租金打了折扣,會間接影響房價。另一個也榜上有名的美河市,反應更激烈,管委會開大會,會議紀錄裡,居民要求對台北市政府提假處分,拒絕台北市把自家社區當作公共住宅出租,更嗆聲,如果因為這項公共政策房價跌了,要台北市賠錢來!

  引起反彈,主要的原因在於這些聯開宅,台北市府所持有的空屋,未必都像龍山寺一樣,聚集在同一個樓層,以美河市來說,就分布在不同的社區大樓和樓層內。但其實公共住宅引發的爭議,前台北市長郝龍彬任內也曾經發生過。

  2012年郝龍斌宣布,將在文山區興建公共住宅,才拋出議題,居民住戶的抗議就如影隨形,當時居民同樣也聲稱,擔心這樣的公共社會住宅,落腳自家附近,會拉低鄰近的房價和生活水準。

  公共住宅,其實就是所謂的社會住宅,簡單來說就是由政府單位當房東,把政府持有的房產,只租不賣,出租給需要幫助的弱勢,或是收入偏低的青年族群,希望平衡社會空屋的供需需求,這種模式和合宜住宅採用低價出售的方式不同,公共住宅用租的方式,提供暫時的落腳地。而這樣的政策,其實在台北市早有先例!

  兩棟大樓,全部都是台北市政府的資產。當初花九億興建,總共11層樓高,從一家四口的大房型48坪到單人套房28坪通通都有,租金落在一萬到兩萬之間,約莫是附近市場價格的八折。住戶想入住前,得先登記抽簽,按照房型只有2-40%的中簽率,入住前還得簽下契約,從公共空間到家裡頭,通通訂有嚴格的規範。

  大龍峒的公共住宅,是北市專有整棟出租,隔兩年後,台北市政府繼續在萬隆捷運站聯開宅,釋出41戶作為公共住宅,這也是第一次採取和一般住戶混居的方式,另外一棟行天宮站的捷運共構大樓,7樓到9樓共30戶,也早就被拿來當公共住宅。三年過了,這裡的租金不跌反漲,生活品質也沒有受到影響!

  他山之石,其實國際上這樣的公營住宅,早就是常態,收費甚至比台北市更加低廉,以日本和法國為例,租金怎麼收?全得看租房者的收入,按照比例提高或降低,同時界定租金不能超過薪資所得的三分之一。

  另外像是歐美、香港、日本還有韓國,社會住宅也都和地鐵捷運結合,但是房價是浮動制,除了因應房價的調整,所得和生活支出也都列入租金的考量項目,尋求居住正義的路途,政府恐怕得多借鏡思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