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霞颱風有多強

紅霞颱風有多強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 台北市

如果颱風還在遙遠的海上,這個問題重要嗎?一般民眾可能很難理解,為何有人認為「紅霞」可能會增強至「強颱」,而氣象局說僅會達到「中颱」上限。主要原因是電腦模擬顯示今(9日)仍有增強的趨勢,再加上海溫高、風切小等有利因素,而認為應可以由「中颱」增強至「強颱」。氣象局當然也知道這些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對「颱風作業程序」的瞭解,所以不認為它會跨越門檻,而僅會是比較強的中颱,這兩者的看法,本很相近,但在媒體的報導下,刻意凸顯其中的差異,來產生「衝突與矛盾」,這也是媒體的「天性」。先前曾分析過「紅霞」的強度變化,今天是最強的一段時間,接下來就要遭遇呂宋島地形、低海溫,垂直風切增大等三個不利的因素,在接近台灣的這段時間,強度會持續減弱,,其曾經是「強颱」或僅是比較強的「中颱」,對台灣而言,一點都不重要,也毫無炒作的價值。

如果大家瞭解颱風強度是如何決定的?就會知道氣象局看法正確的機率當然比較高。今日颱風還在遠海,能夠拿來判斷其強度的資料只有衛星雲圖(圖一),但是衛星並無能力去直接觀測颱風的中心風速(颱風強度標準:輕度17.2米/秒以上,中颱33米/秒以上,強颱51米/秒以上),作業上只能利用雲型去估計風速,且各國作業都使用同樣方法,但其中「主觀判斷」的因素是很大的,所以各國估計的結果常不相同。甚至於美國採用的風速是1分鐘平均,與世界氣象組織(WMO)10分鐘平均風速,兩者並不相同,所以「紅霞」美軍所定的強度早已是「強颱」,其他國家都還是中颱,。所以未來除非在颱風的雲型顯示出遠超過「強颱」的門檻,或者大部分的國家都認定是「強颱」,否則氣象局的估計仍會是「中颱」。要解決這種無法確定的狀況,除非在太平洋也有「穿越颱風眼」的飛機觀測,如同在大西洋海域一樣。

「紅霞」對台灣的影響,海面上:巴士海峽,台灣東側海域都應戒備並防強風。陸地上影響比較小:從週日至下週一,東半部雨比較多,西半部雨少。下週二紅霞遠離,但還殘餘一些零星降雨。至於何時發布「海警」或者「不發警報」,兩者機率都是存在的(圖二),這也僅只是作業程序,大家就密切配合氣象局,不用太過拘泥。「紅霞」離開後很快就會減弱消散的。而第7號颱風,距離遙遠又走得慢,但由於它將發展成範圍大而強的颱風,會間接影響到大氣環流,使得下一週皆無明顯的鋒面,可為台灣帶來大範圍降雨,只有在下午還有一些局部對流發展的機率,對水資源的貢獻,就比較有限,這也是該去注意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