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Uber來台近4年,雖然日前宣稱願意接受政府管制,但2016年底推出的「UberEATS」機車送餐服務,又爆發違法爭議。儘管交通部揚言要嚴格取締,不過UberEATS推出第一個月,就吸引三萬名用戶,超過一百家餐廳。您一定很好奇,為甚麼UberEATS明明違法,卻還是在台北掀起風潮呢?記者深入追蹤就發現,許多餐飲業者、結合送餐服務後,業績大幅成長,政府究竟該如何因應?法令又該如何取捨?來看我們的深入追蹤。
中午11點,上班族的中午用餐時間倒數,許多店家前出現頭戴安全帽的奇特人潮大排長龍;他們不點餐也不用餐,因為這些機車騎士,全都是幫人跑腿取餐。引爆台北街頭這個奇特景象的,是2016年底上路的UberEATS服務。這樣的點餐送餐服務來台第一個月,就吸引三萬名用戶,一百家餐館,加入平台服務。但Uber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卻再度端出UberEATS餐飲外送服務,交通部警告,UberEATS沒有依法登記汽車貨運業,將展開取諦。
交通部指出,招募民眾透過自用機車送貨或送餐,並收取報酬,將可開罰5至15萬元;但違法送餐,辨識難度高,警方執法困難、更後繼無力。因為創新模式早就為業者和民眾帶來龐大商機。像是這家開幕半年的紐約街頭風格小店,就靠送餐平台,每天人潮絡繹不絕。
UberEATS違法,取締對象是送貨員和平台業者,因此很多店家的想法是先趁著熱潮賺錢再說;而對送餐員而言,多了兼差機會,更大大補貼了薪水。UberEATS熱潮,引發執法部門關注,進一步追蹤更發現,目前提供類似餐飲外送服務的業者,在法律上全都屬違法經營。包括早就進軍台灣的「空腹熊貓(foodpanda)」,被立委質疑,登記的是電腦整合系統服務業,但卻同樣進行物流業的外送行為。政府目前緊咬法規,遲遲不願鬆綁,這讓打著「創新科技」、「共享經濟」的Uber連連遭受重創。
新政府對Uber的態度更趨強硬,截至2016年底,罰金累計已經達到八千多萬;除了不排除撤銷Uber的投資執照,還要求網路平台把相關的app下架。2016年12月立法院更三讀通過《公路法》修正條文,將Uber違法營業的罰款,從5萬到15萬元,提高至10萬到2500萬元;最重可以勒令歇業。
這也是全球各國對Uber祭出最重的處罰。不管是UBER還是UberEATS,創新共享經濟在短短三年內,已經改變許多人生活的習慣和面貌。但如何在創新和法規取得平衡,讓民眾享受便利,又能獲得保障?這場角力戰,2017年繼續上演。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