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石虎共生環境 政府.民間動起來!|與野共存|華視新聞雜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石虎的生存危機迫在眉睫,在苗栗通霄鎮則有7、8位農民,配合專家的輔導,以無毒的友善耕作方式,孕育出土地跟石虎共生的石虎米,不只改善生態環境,也成功吸引石虎覓食。而高公局則是建造了全台第一座生物廊道,讓石虎能利用廊道通行、降低危害。

從2004年開始做石虎研究,被稱為「石虎媽媽」的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這一天帶著我們一路前往火炎山,探索石虎行跡。為了維護石虎未來,包括保育協會、特生中心、林務局,以及研究學者,都會透過監測影像紀錄,隨時追蹤石虎棲地轉移及生存情形。陳美汀更建議,台灣可以借鏡日本、將地方發展與生態保育結合,西表山貓就是成功案例。

與石虎和平相處,達到共榮,苗栗縣楓樹窩有一群農民做到了!鄉間小路旁,幾片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簾,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方式,孕育出土地和石虎共生的稻米,2014年開始耕種,短短幾年內就成功打響名號。

荒地翻田再利用,造就了生生不息的食物鏈,正是石虎米的核心價值!而生態改善了,也迎來石虎到訪。淘汰掉不飽滿的米粒,篩選出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米,連結著石虎與社區的未來,也找到野生動物保育與社區生態、經濟發展的平衡點,達到雙贏局面!

同樣努力替石虎保育付出的,還有他們,高速公路國道三號通霄路段,大多是保育林地跟草生地,石虎出沒紀錄頻繁,但道路把大片棲地切割,野生動物路殺事件頻傳,為了改善情況,高速公路局在跨越橋上,打造了全台第一座動物廊道。

保育秘徑,縫合了破碎的棲地,包含石虎、白鼻心、鼬獾等等,廊道建置後,一共紀錄到34種野生動物利用通行。從農民自發性的友善耕作、再到高公局的友善設施,努力替石虎盡一份心力,讓牠們能與我們和平地,在這片土地上共生、共存。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