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VS生態 環境的難題 |振興觀光 然後呢?|華視新聞雜誌

李宜庭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花蓮縣

七月以來、全台爆發旅遊潮,許多遊客前進離島或是山林間的祕境,展開生態之旅。但人來了、錢來了,環境卻難以承受!像是大量旅客擠爆澎湖,就引發垃圾和缺水危機。小琉球的潮間帶也因為遊客踩踏,而受到傷害。還有花蓮的翡翠谷和南投的夢谷瀑布,都因為大批遊客湧入衍生不少亂象。在地居民主張,應該祭出遊客總量管制,甚至提議暫時封閉景點,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觀光的商機與危機,該如何取捨?如何才能兼顧、環境永續?帶您一起來省思。

山巒綿亙、壯麗溪谷,拉高視野、美景盡收眼底,這裡是花蓮秀林鄉,近年新興的景點翡翠谷,週末假期擠滿人潮。多用馬上民宿導覽業者VS.遊客孫運璿先生非常偉大說:「我告訴各位,待會我們要去看的水簾瀑布,就是孫先生蓋的,他為了要保護裡面的引水隧道而蓋」。

導覽業者深度解說,帶著團客一窺在地的原始風貌。多用馬上民宿導覽業者說:「疫情之前幾乎是沒有生意的,但是疫情過後,大家全部擠到我這來了,搞到部落都反彈,行車的人不方便,所以他們就抵制,我就建議村長,停車規畫把它做好,把它做交通管制」。

(GOPRO縮時),沿著木瓜溪河谷旁、蜿蜒而行的翡翠谷古道,從入山口進到裡頭大約1.5公里,就能抵達第一階的熱門景點水簾瀑布。遊客陳先生父子說:「很好玩可以沖水,那怎麼知道這個地方,朋友介紹的,翡翠谷這邊是第一次過來,以前會比較往,太魯閣那個方向去走」。陳小姐VS.陳先生遊客說:「還滿涼的,對還滿涼的,不過感覺天氣稍微差了一點,如果出大太陽的話,應該會更漂亮」。

潺潺流水、引人入勝,再往上攻,被茂林包圍的深潭,堪稱山間祕境!翡翠谷與知名的慕谷慕魚清水溪,都位在銅門村,清水溪谷,在2016年因為天災,加上部落居民對於是否開放意見相左,封閉至今已經將近五年,大批遊客因此轉往同樣擁有天然景色的翡翠谷,隨著人潮湧入,亂象也跟著來。

多用馬上民宿導覽業者說:「甚至一天可以容納五千多人,那個很可怕的,而且非常地擁擠,有的時候呢,連第一階我們都下不去,有的朋友他搞不清楚狀況,在裡面釣魚這個是不應該的,當然我們看到我們會勸導他,講不聽我們也沒輒,因為沒有被管理嘛」。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說:「部落它的承載力都不會很高,就它的停車場,它的路也不會很寬,那另外就是說你從聚落,去到這個景點的地方,通常有一段距離,天氣這麼熱他一定會帶飲料去,那有的喝完之後,他可能就帶空瓶回來,他可能覺得很累贅,所以有人就會隨手丟」。

而同樣的情況,也在南投仁愛鄉上演。車要進去,連那個迴轉的那個巷道都沒有,最近因為夢谷瀑布很多人來旅遊,我們這條路都是塞車」,南投仁愛鄉南豐村村長郭明德說:「我們這邊的蝴蝶種類很多,小鳳蝶粉蝶青蝶都很多,都在我們這個河流兩邊活動,牠們在這邊採蜜」。

跟著南豐村村長郭明德的腳步,沿路徒步而上,松原巷是前往夢谷瀑布的唯一通道,也是南山溪部落居民,進出的重要道路,悅耳的蟲鳴鳥叫聲,蝴蝶翩翩飛舞,生態資源豐富。但當地人擔憂,過度的觀光,人來了、錢來了,環境卻難以承受!南投仁愛鄉鄉民代表林婷立說:「垃圾的問題是我們目前,就是最困擾的部分,遊客太多導致我們的生態,其實都已經被破壞掉了,那我們的護溪這一塊,等於他們做了那麼久,也等於很無奈啦」。

明德南投仁愛鄉南豐村村長VS.遊客說:「沒有沒有帶垃圾回去,有帶還是沒有,有,有帶垃圾回去沒留垃圾下來,好」,就是來這邊玩水的時候,順便在這邊露營,所以造成我們很多的困擾,而且我們為了要讓那個旅客,知道說在那個深潭裡面,已經造成了六個意外了,比較不熟悉水性,所以我們這邊,前面這邊我們也放一個警告牌」。

我們的鏡頭更捕捉到,有誇張的家長竟然直接讓孩子在溪谷裡「解放」,種種行為都可能對珍貴的景觀與資源,造成重傷。

記者李宜庭說:「夢谷瀑布位在,南山溪部落的最裡頭,透過鏡頭可以看到,這裡景致相當宜人,加上自然資源非常地豐富,近年來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朝聖,不過卻也面臨,人潮過度湧入的問題,根據村辦公室統計,以往包括疫情趨緩前,假日最多就是100多人,但是在疫情趨緩後,光是平日就有300多人到這裡來,而假日更是有超過500人到訪,當地負荷得了嗎」。他一早就給我們教育了,就說我們大家今天,都是要到天然的地方,如果說我們自己有什麼垃圾的話,就是說我們自己帶下山,你要留給下一個人家,還一樣跟我們一樣,都可以欣賞到美景啊對不對,這樣子好的景色應該是要共享的」。

遊客陳先生說:「你們進來的時候有看到告示牌嗎,是有看到,不小心的人看不到,我是有建議說,不妨在這個河床旁邊,再立個告示牌警示大家一下」,從那個紅綠燈,到家裡要20幾分鐘,短短的路程,我是覺得如果沒有遊客,當然比較好啊」,南山溪部落居民陳先生說:「當然遊客來是最好,但是最好有個規畫,停車場方面,還有那個夢谷瀑布裡面」,郭明德南投仁愛鄉南豐村村長說:「先行的話,我請當地附近的居民,挪一些土地讓他們去停車,先解決停車位的一半的煩惱,然後在後面的話,我們會建請我們公部門,大家一起來商討,停車位的問題巷道的問題,掌控遊客的問題,一定要管控在五百以下」。

觀光能量不足,瞬間大量遊客湧進,在地措手不及,南豐村目前已著手規畫、研擬配套。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說:「台14線它是屬於公路局,然後河川是水利署,然後我們的山林是林務局,可能政府裡面其實就是,要有一個協調機制,像我們如果透過鄉公所,或者透過縣政府,他其實就可以去,邀集相關的單位做協調,那我覺得這些過程裡面,反而經常最難的那一端,都是居民的共識凝聚」。

消費者基金會副財務長陳雅萍說:「台灣現在比較就是一窩蜂的,就是大家覺得這個景點是熱門的,突然間大家都到那邊去,旅遊的亂象一大的部分,是我們本身島內的環境,就是交通系統會不會,負荷得了短時間的量,這個部分我覺得是比較大的問題」>>>(SB),當疫情終於趨緩,久旱甘霖的國旅市場大爆發,觀光的商機與危機,該如何取捨?澎湖人潮暴量,截至七月下旬,海空入境人數超過18萬人,等於平均每天都有8千6百多人到澎湖玩,引發垃圾和缺水危機。

當地居民船遊覽車都爆滿了說:「好像是報復性旅遊,這個不是好現象太多了」,屏東小琉球,也創下單日1萬4千人上島的紀錄,當地居民1萬2千多人,遊客比當地人還要多,潮間帶更因過度踩踏受到傷害!觀光局正在評估,是否祭出遊客總量管制。

林佳龍(2020.07.23)交通部部長說:「現在包括宜花東還有金馬澎,訂房率還有各方面的指標,都顯示已經接近負荷的一個瓶頸,所以這個時候呢,我們當然希望分流,這也有助於可以延長觀光的熱潮」,台灣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劉奇璋說:「國外在做一些生態旅遊的時候,他們甚至把人在步道,山路上面的踩踏,造成原本是鬆軟的土壤,被你踏實了,那個都把它考慮在承載量裡面,踏實了之後就造成,植物的根系的問題,那太多的人出現,對於野生動物的驚擾,這些都當作是承載量的部分」>。

多用馬上民宿導覽業者說:「你只要有做好分區的管制,你人數也管控,你永續,然後你甚至不休(營)都OK,步道就是一定要做好步道,然後再來就是,你任何人員就不要脫離步道,然後比方說你可以下水玩的地方,那個地方永遠是戲水區,因為我有一段是保護區嘛,所以這些魚類,比方說你在這一段游泳,牠可能不會在這裡活動,牠往上游走或是往下游走」。

如何兼顧旅遊品質和生態保護?有學者建議,也可祭出景點預約制,或者設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說:「發展觀光條例裡面的,自然景觀區這個辦法,是一個解套辦法,就是說一旦劃設之後,然後必須要有當地的,解說員帶領才能進入,然後在這個後台的部分,我們就必須要做環境監測,最重要是這一些事情的推動,其實就是永續觀光的概念」。

多樣的海洋資源,特有的地方人文,壯闊山林、豐饒生態,都是台灣得天獨厚的寶藏。無法出國、讓國人能暫時歇下腳步,細細品味、欣賞台灣之美!但是,振興了觀光,然後呢?2020年,從危機看見轉機,政府如何與在地合作、制定長期規畫,做好行銷、管理與整合,正是讓台灣改頭換面、重新登上國際的關鍵時刻!而旅客更必須提升自我素質,守護環境,才能真正達到觀光永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