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孩子 樹老師陪我長大|最酷的偏鄉教育|華視新聞雜誌

林季霏 採訪/撰稿 吳之銓 攝影/剪輯  / 南投縣

從小親近海洋,讓孩子們學會守護環境,那麼在森林中長大的孩子,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台灣學界、和美國哈佛大學合作,進行了一項很有趣的調查,他們以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學校為研究對象,發現,綠樹愈多的學校,學生的語言和數學成績愈好。而在台灣,因為城鄉差距影響成績因素不同,難以得到和美國相同的結論,不過,成功大學教授,從台灣98所學校調查發現,當綠樹綠地愈多,學生的活動力和創意發想的興趣就愈高,為什麼呢?華視記者實際走訪南投山區一所森林小學,來看看、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到底有什麼影響?

位在南投縣鹿谷鄉的內湖國小,是典型的森林小學,整個學校被綠樹包圍,日式木構造建築,加上自然美景,被譽為是全台灣最美的森林小學,在這麼美麗的環境下,學生上課有什麼不同嗎?

桌上沒有課本,每個學生手裡都有一部單眼相機,這是洪老師自掏腰包的收藏品,通通貢獻出來當教具,他希望自然課不是用背的,而是讓孩子去探索,自己拍出自己的自然課本,每走幾步孩子就有不同的發現,從拍樹發現小動物,從落葉學會分辨,學會植物的生長過程,這是孩子每天的生活及學習環境。

南投縣內湖國小老師洪嘉宏說:「有這個環境可以讓他們,就是把自然教室延伸到校園裡面,他們會對周遭的環境觀察力會比較敏銳,然後會對旁邊的東西,會比較就是自然會引發他們的興趣,比如說剛剛他們會發現一些蟲蟲,有時候這是老師沒有看到的」。

走著走著,有時候他們會走到學校附近的溪頭森林園區,於是孩子的鏡頭底下,一張張比自然課本更豐富的生態照片,出現了,南投縣內湖國小老師洪嘉宏說:「灌輸他們,就是一草一木,然後一鳥一獸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拍鳥以後,他們可能就會不會隨便去殺鳥,因為他們知道那是美麗的東西」。

這是偏鄉小學生的攝影作品,來自自然課的觀察,也許他們的考試成績不如都市學生,但他們所學到的,是刻畫在生活裡的知識,與自然共好的人格素養,南投縣內湖國小校長沈晉億說:「沉浸在這樣的生態的環境中,孩子所得到的是他的心靈上的健康,因為孩子在這個環境中,自然而然他就會沉靜下來,他不會浮躁,最大的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品德品行都非常好,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一定會照顧一年級的新生」。

內湖國小沒有操場,卻擁有一整片森林,森林是一座大寶藏,學校活用這項優勢,每三下午,邀請不同的團體志工老師,教孩子認識他們的環境,這是什麼這棵是樟樹說:「樟樹有沒有很香的味道,這可以提煉樟腦油,樟樹」。台大實驗林園區志工裘紹基說:「有沒有聽過一個名詞叫芬多精,有你們在這邊很幸福,很多芬多精,因為很多樹很多草,都會分泌芬多精」。

孩子彼此分享撿來的葉子,儘管這是每天腳踩過的地方,每天經過好幾次的樹林,卻都能發現不同的樂趣,瞧有孩子隨手抓了一隻蜥蜴,老師蜥蜴放進去說:「還是要放生,不能帶回去養,你養會把牠養死」,志工老師隨機教孩子正確的生命教育,將課本裡的文字句子運用到生活中,讓孩子更懂得尊重環境,在自然中不只學習人文素養,還有好玩的實驗課。

原動力戶外探索教育中心老師陳俊維說:「基本上這樣子濾水的功能就大致完成,你有沒有注意到,我這邊留一個空間要幹嘛,裝水對,要讓水有一個空間在那裏可以倒」。利用一個特瓶,加上野外撿來的素材,老師教孩子怎麼過濾殺菌,做簡易的濾水器,示範完,接下來就讓孩子當家作主。

南投縣內湖國小學生過濾需要哪些材料說:「石頭,這邊有石頭嗎,或是那個樹枝,我蒐集了樹葉還有樹枝石頭」,撿回來的雜草樹枝石頭,加上殺菌用的木炭,開始過濾實驗,是不是更乾淨了好你看說:「第四次水是不是愈來愈乾淨」。這是國高中才會教到的課程,但喝水每天不可或缺,透過簡易動手作,有人懂了原來濾水是這樣的原理,也有人說原來雜草石頭可以這麼厲害。

剪刀石頭布誰的葉子最厚來比比看說:「你這是紙質的所以誰厚,我們厚,哪會你們厚」,用樹葉比厚薄比長短,這是數學概念,偏鄉教學資源取得不易,向自然學習是他們最大的特色,他們還拿種子來下棋,瓊芽海棠好A2換你了說:「欖仁」,每放下一顆種子,孩子就會念出名稱,這些種子有的來自公園的樹下,您一定看過它,但很少人知道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經常漠視了生活遭的環境知識,老師希望孩子從生活中學習,找回對身邊環境的關心。

EIET遊戲解說營老師王美鳳說:「來找這個誰先找到,你答對了,一起說它叫什麼名字,水黃皮」,下完種子棋,他們拿觀察過的葉子做手作,幾片葉子在孩子的巧手下,變成一個個布袋戲偶,殭屍我的叫兔子大神說:「因為它長得很像兔子,我的是吃檳榔的布袋戲」,成大創新數位內容研究中心主任楊雅婷說:「你看他在課堂上學,老師會叫他做一個創意發想,那他就會到森林裡去取材,裡面的取材裡面他就會去觀察很多的內容,他就比較會體驗大自然的實際的一個狀況,他取材很多以後,又回教室去做一些發想創造」。

成大老師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森林系,針對台灣98所國中小進行調查,排除家庭教育水準收入等干擾因素,發現,綠蔽度愈高,也就是綠樹愈多的學校,學生創意思考的興趣愈高,同時可以提升活動力,改善心理健康,減輕壓力,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系副教授吳治達說:「你會發現到說,其實針對在創造思考能力方面和身體活動方面,都是正向的係數數字,這告訴我們說,好像學校的綠地愈多,他的創造思考的趨向,跟身體活動能力都是正面的,他比較願意去跑跑跳跳,遇到問題比較會引發創造思考」。

這項調查,不只在內湖國小看到成果,台南的虎山實驗小學,將教室延伸到戶外,學生用撿來的自然素材做藝術品,甚至還可以將校園摘來的花草調飲,自製辦一桌謝師宴,而嘉義的興安國小,不是森林小學,但校園裡的一棵老榕樹卻是他們的寶,這棵老樹最後生病無法根治了,老師帶著孩子,最後一次圍繞著老樹,玩一二三木頭人,最後一次打鼓演奏給老樹聽。

成大創新數位內容研究中心主任楊雅婷說:「你看從剛講數學藝術,或是跟他玩遊戲這些,都是學習的一部分,到最後的生命教育,那這整個其實大自然跟教室裡面知識,是整個連結在一起的,學生會把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比較具體,而且可以實際上感受」。

環境教育或許不在考試題目內,但對學生的影響卻是長遠的,成大老師和哈佛公衛學院,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陽明大學環境職業衛生研究所,2018年在國際期刊發佈的一篇論文,分析比對美國麻州的國中小學三到十年級,學生的成績,發現綠蔽度會影響學生考試分數,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治達說:「我們透過一些統計分析的模型,結果發現到說,這個學校裡面它的綠蔽情況愈多的話,其實對英文跟數學考試成績,都是有增加的影響,對於從完全沒有綠地到有綠地來講的話,對考九十分的人它會增加20%左右的效益」。

這篇論文發後,陸續有人著手研究綠蔽度和學習的關聯,初步研究,綠蔽度高會降低精神壓力,有助新生兒健康發展,在台灣,因為偏鄉教學和家庭資源等因素不同,綠樹多的學校不見得成績好,但是善用在地資源設計課程,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環境創意教學,何嘗不是偏鄉學校,走出獨特價值的一條路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