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回顧 振興觀光然後呢?|消費者權益報導獎|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台灣的觀光該如何升級,才能讓國內旅遊、商機長長久久呢?以海洋休閒活動來說,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約1千1百39公里,卻有許多區域、豎立著「危險海域」的告示牌,而無法親近。究竟這些區域是真的危險?還是海岸線、缺乏管理?華視新聞團隊,「振興觀光然後呢?系列報導」,深入全台各地,帶大家看到台灣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又有哪些可以改善的面向,榮獲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第二單元一起來看。

遊客說:「按哪個好,我們走囉拜拜」。

駕著四輪沙灘車自由奔馳,享受沁涼海風和速度的快感,一路橫越遼闊海岸。羅名材海洋休閒活動業者說:「九十度夾角的這個峭壁,就是歐亞板塊,我們腳底下的叫菲律賓板塊,板塊跟板塊交界的地方,剛好在這裡,也就是山跟海交界的一個地方」。

崇德隱身在花蓮秀林鄉,月形的海灣,比鄰直衝天際的大山,北望就是壯麗的清水斷崖。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出國人潮轉向國內,靜謐海灘搖身變成熱門景點。遊客說:「高一點這樣嗎」。

崇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擁山海相伴的視野與景觀,境拍照成了熱門行程,不過重頭戲還有另一項。羅名材海洋休閒活動業者說:「好上船,屁股一定要先靠著船身,這樣速度才很快,馬上槳就抬起來」。

凌晨四點天色未明,大夥專心做行前教育訓練,不論是海象觀察,還是划槳動作,都得事先熟練,安全配備就緒,採訪小組跟著遊客全程記錄。陳璽鈞記者說:「今天很可惜,因為天候狀況不佳,我們沒有看到海上日出,不過沒有關係,行程還沒有結束,可以繼續更多的獨木舟體驗」。

厚重雲層遮住了,旭日躍出海平面的那一刻,但粉藍的海天一色,仍讓人心醉。坐在獨木舟或立槳上,貼近太平洋,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郭小姐遊客說:「非常好玩,因為這個體驗太棒了,一定要來一定要來,國內旅遊真的很棒」。

林小姐遊客說:「我一直不敢挑戰有水的,因為我本身不會游泳,但是這次讓我感覺很不一樣,會很安心,對因為我覺得,每個教練都還滿用心的」。

黃先生遊客說:「全家滿喜歡海邊的,而且就是我覺得帶一點小挑戰,帶小朋友一起,做這樣的活動,其實是滿有意義的事情」。

羅名材海洋休閒活動業者說:「(崇德)過去的時候,都是以納入為危險海域,實際上危險海域是需要,經過教育訓練,他就可以讓人民,更能親近海洋,他對海洋的那個恐懼,就會越來越少」。

台灣四面環海,但早期因為海禁,一般民眾對海存有陌生或畏懼,2007年教育部頒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開始推廣海洋文化,民眾和大海,才逐漸拉近距離,但光有口號足夠嗎?

方凱弘海洋大學助理教授說:「在政府執行法令上面,其實中央都已經函釋,原則開放例外管理了,但是地方政府基本上,他就是不甩這一套,我還是照樣開罰,我還是照樣禁止,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窘境,就是太多東西都是,國王的新衣了」。

嚴佳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說:「大家認為說如果我這一區出事了,那主管機關就要負責,所以主管機關,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那我就把你寫禁止,禁止出事了你就自負,我如果沒寫禁止,你是不是又要找我負責,那我如果許可了那你出事了,又要申請國賠,所以近幾年這樣的案例,一直在發生」。

主管機關消極處理,成為民眾親近大海的藩籬。根據統計台灣海岸線總長約1139公里,至少有257處被標示危險海域。2020年國旅大爆發,國內觀光能量和配套政策,重新受到關注和檢視。陳璽鈞記者說:「新冠疫情也衝擊到了,東北角的觀光,以和平島公園為例,一月份的時候,觀光人數有三萬多人,比去年同期還要高,不過二月份開始人數遞減,一直到五月才有所成長」。

暑假旺季基隆和平島公園擠滿人潮!從前的九孔養殖池,改建成海水游泳池,封閉7年的阿拉寶灣,也於2018年重新開啟,海岸的開放,讓台灣的海洋休閒觀光,有更多的可能性。王銘祥海洋休閒活動業者說:「這一塊區域本來是,那個深澳電廠它要蓋,那個運煤碼頭,那因為環評的問題,那也剛好發現了這一塊,很多的珊瑚礁群,每一朵珊瑚礁,就跟玫瑰花一樣,很漂亮區域非常大,不要因為好玩然後就潛下去,然後把珊瑚弄壞了」。

湛藍的海面下,一大片狀似玫瑰的珊瑚礁,連綿絢麗彷彿海中花園,自潛愛好者在其中,盡情徜徉大海和魚群同遊。小鈅遊客說:「海裡面它很安靜,你需要很多時間跟自己獨處,然後你可以看到,就是自然的東西,不是人創的然後也不是,也不是一些虛假的東西,它就是在那裡,然後讓你看到最自然的美好」。

陳璽鈞記者說:「包遊艇出海可以玩的花樣特別多,不只可以乘風破浪浮潛看珊瑚,累的話還可以到浮毯上來,進行水上擂台,準備開始吧」。

有別於陸地運動,「踩」在海上打擂台,玩得更盡興。藍天白雲無敵海景,也成了遊客,拍照的最美背景。心雅遊客說:「海上拍可以很放鬆,可以360旋轉陸地上做不到的任何動作,而且景色也差很多,差很多對呀而且海風好涼」。

文文遊客說:「這兩三年感覺海上活動越來越多,而且很多元化,而且自潛的人變多了,SUP(立槳)獨立舟的人也變多了,以前小時候都好像,都沒有這些活動對呀,所以現在人很幸福,選擇性很多」。

王銘祥海洋休閒活動業者說:「像我們今天玩的這些遊戲,以以前來講,可能都要到墾丁小硫球綠島,才可以玩到這些遊戲,那北部已經離大台北這麼近,開車40分鐘就可以來,從事這些水上活動,那應該是各地方政府,來大力地推廣才對,而不是到處地來阻止我們,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像我們也常常去,我們基隆的彭佳嶼北方三島,我們幾乎都進不了,它還把你限制時間,冬天才可以去夏天不能去,那也不對那夏天才是,玩水域遊戲最好的方式」。

目前各縣市政府,是制定危險海域的權責單位,但如何認定,並無實際海洋,與地形地貌等科學調查,也沒有全國統一的標準依據,造成各縣市步調不一,趕不上中央政府,宣誓開放海洋的腳步。

方凱弘海洋大學助理教授說:「面對危險的處理方式,不是讓人民不要去靠近它,面對危險的處理方式,是分散它的風險,把它的成本降低,把資訊充足充分的提供,讓人民自己去做決定,如果他要下水,如果他覺得危險,那他會去做他的風險分攤,比如說他可能會去保險,比如說剛剛有提到的證照制度,他會加強自己的能力,他會花時間自己去觀察這些海象,他會去了解現況,如果這些東西你不開放,人民就不會去理解,人民就不會有這樣子的敏感度」。

黃向文海委會海保署長說:「以釣魚為例好了,其實過去在一些港口的釣魚,是限制很多的,那在最近大半年,慢慢地它的釣點,增加到五十個六十個,甚至繼續在往上增加,那這些港口也有一些救生衣,跟相關的安全設施,那我們希望改善之後,讓釣客可以有一個,更適合的環境」。

開放水域有效管理,成了海洋休閒觀光業者的共同心聲,除了法令鬆綁,創新的思維和策略,也才能帶來發展新契機。享受海風和音樂,每年夏季限定的潮境海灣節,成了基隆市的地方特色,運用海洋城市資源,開創不一樣的觀光之路。

林先生遊客說:「大家很休閒很悠閒,這邊吹著海風,聽聽音樂很舒服,以前幾乎沒有這種機會,現在我發覺這幾年辦得很好」。

沈生生遊客說:「因為我們其實是在,是住在淡水那邊,我們就想說為什麼淡水那邊,也沒有類似這樣子的活動,那裡其實地也夠大,然後也滿漂亮的,如果有像這樣子的計畫,其實還滿棒的,檢討跟改善的地方有嗎,廁所如果是要這種活動的話,我覺得可能要增加流動廁所,要不然這邊廁所像女生,都排隊排到要死要活的」。

邱先生遊客說:「(停車)停比較遠我停海科館那邊,走路過來,這樣走多久,十分鐘吧,因為外面車真的太多了」。

有了豐富活動,硬體設備還需加強,專家也建議,從小扎根的海洋教育,更是讓民眾親近大海的關鍵解方。

嚴佳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說:「現在觀光要轉型,其實最重要的,除了要精緻化以外,還有更重要的是,能夠把觀光結合在教育裡面,讓每一個行程的參與者,他都能夠得到,對於環境的一個關心,那這是我們在談的海洋素養」。

王銘祥海洋休閒活動業者說:「看到水面有很多垃圾,甚至下去海底玩,有看到很多廢棄的漁網,我們統統會把它撿上來,其實環境的教育,是要從船家來做起,我們示範給他看」。

台灣擁有豐沛海洋資源,大海的浩瀚,應該是我們視野向遠的橋梁,而不是阻絕的屏障。如何透過安全的管理有效的利用,讓民眾擁抱海洋與海對話,成為海洋觀光,大步向前最重要的挑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