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新聞】停止體罰 立委籲響應「國際不打小孩日」

蔡婷育 潘建任 報導  / 台北市

亞洲傳統教育觀念,常認為小孩「不打不成器」,去年台灣受虐的孩童人數,創下五年新高,超過1萬2千人。但研究發現,被打過的小孩,長大後常容易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大人」,負面影響往往跟隨一輩子。下週五是全球的「國際不打小孩日」,多名立委今天(23)日在立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建立更多的支援系統,讓台灣逐步成為一個「零體罰」的成熟社會。

白嫩嫩的皮膚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俗語說棒下出孝子,但被打到大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和原生家庭離得越來越遠。根據統計,被體罰過的小孩,高達72%長大後常回想起被打的經驗,26%和家人關係不佳,近14%至今無法諒解,甚至常認為自己是一個沒用的大人,最可怕的是,暴力管教有可能被複製,進入世代循環。

立委(民)蘇巧慧說:「我自己成長在一個不打小孩的家庭,我還滿喜歡我自己的,所以作一個媽媽,我繼續保持不打小孩的紀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多名立委和人本教育基金會呼籲,目前台灣社會還有4成的家長會體罰小孩,可以慢慢用溝通取代。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所有的教育不可能靠外在的控制力,也不可能在暴力的基礎上可以實現。」翻開近五年數據,全台受虐兒童人數不斷上漲,去年更突破1萬2千人創下五年新高,兒童人權是成熟社會的展現,體罰暴力帶來的傷害,不容忽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