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為您導讀的是《華爾街日報》,探討在通膨和烏俄戰爭的衝擊之下,全球化面臨重整,詳細內容來聽專家的分析。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一篇我個人覺得跟全球化有關還不錯的文章,這是由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欄作者,叫Heard on the Street叫Justin Lahart所特別去寫的,這篇文章在開場他的標題下的是說,其實全球化正在發生逆轉,隨著貿易人員跟思想,可能沒有辦法再像過去一樣地在全球化逆轉,這個全球化正在重構。
文章一開始他提到當年Clinton美國總統柯林頓曾經在越南對全世界說,全球化是一個在全世界經濟發展裡面不可缺的東西,就像是陽光跟水對大自然一樣,所以他覺得全球化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很多人都知道,所謂全球化,當然是來自於蘇聯解體之後,隨著中國加入全球的貿易體系,造成了全球供應鏈,開始一個完美的全球化的鋪墊,可是隨著最近呢,包括俄烏戰爭的發生,很多人開始發現,原來你過度全球化之後,隨時會造成所謂的供應鏈斷鏈,或者是大宗商品的飆升,還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說,現在全球化是不是正在走回頭路。
這篇文章裡面特別引述了,因為很多人覺得,它有可能回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情況,那也就是說,俄羅斯因為帝國主義的擴張,所以影響了全世界所謂的糧倉跟大宗商品,事實上如果有關心的話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是因為德國,而德國當時在全世界的GDP占有率是8.7%,所以《華爾街日報》認為,跟今天俄羅斯的3.1%比起來,其實把俄羅斯拿去跟當年的德國相比,其實不make sense,更重要的是另外一個陣營,就是中國。
它其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屬於積極在參與全球的貿易體系的,當然很多人會說其實現階段1919年的時候,凱因斯曾經寫過一個《凡爾賽合約後的經濟後果》,當時他就特別提到,其實通貨膨脹變成是不可控制的一個monster猛獸,這一次通貨膨脹也是讓大家最擔心的一件事情,不過《華爾街日報》,還是特別提醒大家,雖然全球化現在面臨了一些打擊,譬如說人員貿易商品不能再像以前那麼自由流通,但是全球化仍然是塑造全世界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字。
在今天這個過程裡面,它不會完全不見,只是有可能會重塑,這也是我們會面臨的一個新時代,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