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二水 黑泥田之歌|慢活農村創生故事|華視新聞雜誌

Siku Yaway 採訪/撰稿 張書堯 鄭至惟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彰化二水,位於彰化最南之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當地著名的的八堡圳是台灣最古老的三大埤圳之一,也是彰化重要的水源頭。過去多數民眾,連二水鄉位在哪裡都不知道,但近兩年來,當地啟動了地方創生,也為這個純樸的小鄉村注入活水。當地獨創的「黑泥田拔河賽」,每年都吸引全台數十支隊伍參賽,另外,鄉民們還打造出一支「不老樂團」,成為令人稱羨的慢活社區,就連昔日知名的「農村武裝清年」樂團,主唱阿達也帶著家人移居到這裡。老化的農村,如何重新找回自信?彰化二水的創生故事一起關心。

鳥瞰整片金色稻海,火車穿過田中央,列車緩緩進站,暫歇在彰化二水鄉的源泉無人車站。濁水溪是田間的動脈,挾帶著有機礦物質,淙淙而流,這裡是八堡圳的源頭「源泉社區」。鐵黑色溪流,滋養著彰化平原這片台灣穀倉,源泉人多少回憶,盡在這條快板樂章反覆吟誦,這幾年它又被賦予了新面貌。

赤腳踩進黑泥田,奮力拔河,復刻在地人的兒時田間記憶,不管輸贏,黑泥田間的笑聲不斷。從2018年開始,這項特別的拔河賽,搖身成為外界詢問度超高的體驗活動。背後推手,來自這位點子王。賴昭旭源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說:「農村其實是很枯燥乏味,所以那些農夫,他們一定會想辦法去找玩的東西,所以我才跟阿公阿說,我們可以把早期在玩的東西,把它搬到現在的生活,說到阿公阿媽大家都笑到不行。說不然我們來辦拔河比賽,我們就這樣子辦了,第一屆黑泥田拔河比賽,沒有任何政府的補助,是我們社區自己辦的,要重新去接到地氣,大家其實是很開心的。」

對社區事務瞭若指掌的賴昭旭,18年前因照顧雙雙罹癌的父母,而和老婆一起返鄉。當時沒想過自己可以帶著源泉村,一起共好。賴昭旭說:「源泉人口外移嚴重之外,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老人。台灣都還沒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進入超高齡。看到土地,真的除了沒有生機之外,這裡的人就是垂頭喪氣,會跟你講我沒用了,等有一天回去(往生)而已,你會覺得這個鄉下,怎麼跟我以前的鄉下是不一樣的。」

黃麗君說:「因為我公公婆婆的身體的問題,我先生就說,必須要有人回來照顧,那我也只能跟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把沉睡的小村喚醒,八年前開始,賴昭旭展開自己故鄉的田野調查,擔任源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接著又將社區工作交棒給太太,他們從老人共餐做起,堅持每餐都要四菜一湯。源泉社區居民說:「今天菜色很好,有青菜、有豆腐又有肉雞腿。」

將近五百人居住的源泉社區,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老化相當嚴重,社區動起來,要靠長輩發揮長才,無意間也孵育出具有在地特色的傳統工藝。賴昭旭說:「那個傘叫做籠仔篙傘,那個都是我們社區自己做的,是阿公阿媽一起做的。」

竹編製成的籠仔篙,過去用來攔截濁水溪流,是這地區古早治水的寶物,導水入圳水到渠成,引出一道道活泉,孕育良田。賴文讚說:「這代的人大家都看過,但是會做的人很少。」現在為了要讓這項工法繼續流傳,籠仔篙結合文創構想,成了吊燈,懸掛水圳兩側,走在源泉社區,到處都有長輩的手工藝蹤影。

賴昭旭說:「很多人跟我講說,你來做社區營造,是把你的專業東西加進來,我說不是。我回來到這個地方,我只是把這些長輩都當作是老師傅,他們就像一個魔術師一樣,我出了點子,他們就會幫你實現。所以你在社區看到了所有的社區,所做的這些東西,都是阿公阿媽還有社區的居民,一手一手把它做起來。」

2021年在黑泥田舉辦的一場「聽見河流在唱歌」音樂會,二水小小的源泉社區吸引了千人到訪。不老樂團說:「我們這邊加起來大概千歲了,這邊每個人都有65歲以上,才能夠有資格參加我們的不老樂團。」這支在地社區組成的「金正勇不老樂團」,專門號召長者參加,全團25人,平均年齡75歲,年紀最長的甚至超過90歲。楊罕源泉社區居民說:「這裡有伴、有唱歌、有教手藝。」源泉社區居民說:「我們整天都來社區這,不老樂團加減跳。」

柳素研不老樂團種子老師說:「因為剛開始社區還沒成立的時候,我們這邊老年人,可能都獨自在家裡。」大家沒有音樂底子,但每週都固定練習,自信神情配上老神在在的演出,站上舞台總吸引眾人目光。賴昭旭說:「我們這個不老樂團,還得到中部的五縣市,樂齡舞蹈比賽第一名。我們其實最主要,還是要讓阿公阿媽有舞台,可以展現他們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我老了,我還是有價值的。」

源泉魅力不只召回返鄉青年,音樂人也樂於進駐。大提琴、吉他、柳琴,卸下曾經的社運搖滾路線,農村武裝青年樂團隨著主唱阿達,告別住了15年的台中,搬到彰化二水鄉源泉定居,曲風轉為農村的質樸泥土味。阿達農村武裝青年樂團主唱說:「我很記得,我剛搬來二水源泉這邊的時候,大概有一年我寫不出歌。因為整個生活環境、節奏步調時間感,完全跟我身上很大的衝突。我在調整我的身體,我用我的身體,去跟這個地方找一個合的地方。找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讓自己整個靜下來,我覺得那有點像修行。」

濁水溪畔倒影,飽含生命力的稻田果園,還有遠方八卦山,都是阿達眼中理想生活好所在,也是他現在寫歌的養分來源。阿達說:「大家往往對鄉村的記憶,都是要凋零了,這邊就是有重新讓老人,找回他們的青春的感覺。我覺得這是太可愛的一個村子,我很希望讓更多地方的人去看到,其實鄉村老化是一個現在很緊急的現象,但是它是可以有希望的,是我們怎麼去做,可以注入活水,然後讓老中青去結合起來。我覺得這是源泉社區,做得很好的地方。」

這一天,音樂會周邊的攤位,許多源泉人,擺出了小社區的共同記憶。源泉故事屋這攤,匯集了幾位在地青年的農產品。員集路上的故事屋,過去是源泉社區唯一的一家文具行,老闆娘鄭媽媽,每天營業到晚上十點,為的是讓孩子們不用為了一、兩樣小文具,跑一趟市區。但九年前鄭媽媽過世,文具店拉下鐵門,社區希望把暖心回憶,延續下去,因此重建這處據點。李美玲源泉故事屋店長說:「讀書的時候,大家要到二水市區買文具,是很不方便的一件事情,過去可能騎腳踏車也要快20分鐘。對於我們這種丟三落四,到晚上九點了才在跟媽媽說,媽媽明天我要買水彩筆,對媽媽是很頭痛的事情,那還好有這間文具店。」

李美玲說:「今年的四月的時候,我們跟源泉社區有做合作,共創這個小農的空間,我們把文具店變成是故事屋,用一種在地說故事的方式,介紹給遊客。」鄭玉枝源泉故事屋一日不老店長說:「這間故事屋,原本的老闆娘都很擔心,有人來這買不到東西,東西都準備很多,都不用擔心說你來買不到什麼。」源泉文具行重啟,多了新功能,也多了一日不老店長,每天不同人,負責為旅人解答問題,也一邊行銷產業。

只想記住農村的靜謐,慢慢生活,這群人凝聚社區向心力,不追求刻意營造,只努力做自己。李美玲說:「我覺得是我需要源泉,不是源泉需要我。在外面工作了已經18年了,想要回來鄉下,對一下社區有一些貢獻。」賴昭旭說:「我希望這個地方,是會一直停滯的一個時空,我的小小的願望是,等我老去的時候,我還可以享受這樣子慢的時空。」

回歸初心,自然而然呈現生活的溫度,把人與土地的情感,纏繫得更緊密,從黑泥田狂想曲,見證農村社區發展序曲,也讓更多人看見家鄉無窮生命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