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韋宣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林際翔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當表演藝術,搬上數十公尺以上的高空,甚至走上海拔幾千公尺的高山,您能想像這樣壯麗驚險的畫面嗎?台灣有一群藝術家,他們熱愛刺激,更不斷自我挑戰!有的表演者將馬戲特技,昇華到空中展演,一次次展現身體韌性,律動之美打動人心。有的表演者則是極限運動玩家,在山林間掛起繩索,高空漫步。令人屏息驚嘆的畫面,跟著華視記者的鏡頭,帶您走進高空藝術家們的空中奇幻世界。
海拔數千公尺,風雨欲來驚險一瞬間,這是距離台灣9千多公里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歐洲西班牙托洛薩的重重山林間,畫面同樣令人屏息。靠著繩索迎風挑戰與繩共舞,跨越山與山之間數百公尺的距離,他是來自台灣的走繩專家,34歲的吳冠緯。
在法國海拔約9百公尺的山上,他曾經挑戰高度3百公尺,全長9百公尺的高空走繩,刷新個人紀錄成為亞洲第一人。高空走繩運動員吳冠緯說:「9百公尺的跨距,會面臨到很強大的風,那個風,是可以把你的整個人,吹向側邊大概10到20公尺,我走了兩個小時,掉下來很多次,我不能因為體力不支,或心理狀況崩潰就停下來。在中間你要人家去救援你,是非常困難的,要很有堅強的意志,告訴自己一定要走完。」
吳冠緯綽號Watson,他是國際走繩協會的運動委員,扁帶帶領他走遍歐亞,也聞名全世界。一場場演出和世界級挑戰,我們來不及參與,但這天採訪團隊要帶您前進台中谷關,獨家直擊走繩訓練基地。
海拔8百多公尺的河谷上方,架起一條高約15公尺,寬度只有2.5到5公分之間的扁帶,來自不同國家的走繩愛好者們,正在大膽體驗,而冒著強風吳冠緯即將登場。吳冠緯雙腳踩在線上,穩定吐息,雙手在空中揮舞、保持平衡。
吳冠緯說:「雖然從坐著到站起來,可能就是1.5公尺的高度差別,但是可以看到一個新的世界。」學習與山風共處,是高空走繩的重要技巧。2017年他開始接觸走繩運動,從此付出滿腔熱血。2018年,吳冠緯成為台灣首位考取國際證照的走繩指導員,回國創辦協會,陸續推動高空走繩路線探勘計畫,為國內的極限運動愛好者們,打開一扇窗。
記者蘇韋宣說:「從事高空走繩這項極限運動,在台灣目前不超過5個人,這是一項非常挑戰自我的項目。首先必須克服心裡的恐懼,記者目前來到距離河谷15公尺高的地方,實際體驗看看高空走繩,真的好高。」
有專家現場示範指導,記者也多番努力嘗試,不過很可惜,最後還是挑戰失敗。吳冠緯說:「其實我自己學習走繩的歷程,花了很多錢很多時間。我可以讓有興趣的人,更快速地學習到走繩,透過我們的團隊,你不用花很多錢,去歐洲或是美國取經。在台灣就可以學到,很正式的課程。」
有了安全的裝備和環境,在空中感受風的吹拂和山林的接納,如此自由讓人難以自拔,這就是走繩的魅力。
走進偌大的排練場,31歲的胡嘉豪,仔細確認每個高空安全細節。一場結合特技與藝術的空中展演即將登場。高中大學就讀體育科系,胡嘉豪並非表演科班出身,很多基本功,只能靠自己摸索。高空馬戲藝術家胡嘉豪說:「最低限度,自己一定要有,扣環旋轉器跟扣環。」
2020年,胡嘉豪首次獨立創作的作品,「與你相愛」登上衛武營,年輕藝術家潛力與無限光彩。胡嘉豪說:「那個作品對我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自己成長的第一個作品。」鑽研高空項目的表演者,台灣寥寥無幾。胡嘉豪曾經為了追夢,背負三十萬債務,遠赴美國紐約學習。
胡嘉豪說:「可能因為他們發展得很早也比較完整,但因為台灣沒有在做高空馬戲這一類的安全,所以去的時候,都一直在偷瞄他們上面是怎麼掛的。整個紐約兩個月,我覺得除了一些身體技術之外,心理層面學到最大的就是不要急,到現在仍然受用。因為高空真的急不得,有時候一急就是受傷,之前有受過滿重的傷。」
胡嘉豪說:「國中要升高中的時候有個轉捩點,我在有體育項目的學校,進到武術隊才發現,武術隊有武術的表演。到大學的時候,在學校的學長們,組了一個團隊,然後開始做馬戲相關的表演。」
從體育專長,轉向表演藝術,胡嘉豪不斷挑戰自我。胡嘉豪說:「我等一下要嘗試的是動態的動作,比較恐怖的東西。」每一回爬上高空,都是一次生命的拚搏,但他甘之如飴。胡嘉豪說:「我第一次爬高的時候,有種超級興奮的感覺。其實說不孤獨是騙人的,有時候真的是累到會覺得,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情。家裡希望我去當老師或是教練,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是因為個性的關係,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我的志業。」
身為藝術工作者,胡嘉豪總是把正向的力量和希望帶給觀眾。只有當轉身回到排練場,專業表演者,才能好好面對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這群高空夢想實踐家的堅韌,透過身軀誠實傳達給觀眾,而這也正是他們,感動人心的原因。胡嘉豪說:「我希望可以透過高空馬戲,來跟世界溝通,讓更多人知道高空馬戲藝術。」吳冠緯說:「同時間我也學著直面我的恐懼,跟恐懼共存,在扁帶的每一個,高空走繩上面的每一刻,都提醒我要活在當下。」
在旁人眼中,高空挑戰或許是一場搏命演出,但是對這群運動家和藝術家來說,這是一門與自己與外界對話的哲學。縱使夢想之路崎嶇,只要堅持,總會實現心之所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