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很多新手父母面對寶寶哭泣總是手足無措,但您有想過寶寶的哭聲也可以翻譯出來嗎?有一位前鴻海工程師,當初看到自家寶寶哭不停,讓他發揮了理工爸爸精神,決定要來研發寶寶翻譯機,他與15家月子中心合作,收集10萬筆嬰兒哭聲,透過AI來分析出寶寶哭聲背後的需求,最終研發出來的「寶寶翻譯機」受到青睞,由鴻海代工生產,在美國CES大展上更斬獲了創新獎,接下來FOCUS專題一起來看,這寶寶翻譯機的研發過程。
新生兒的哭聲清脆響亮帶來生命的喜悅,但這哭聲如果總是停不了,恐怕會變成新手爸媽們的噩夢,2個月大的超萌嫩嬰樂樂,平時白天是個天使寶寶,但到了睡覺時間總是扭來扭去哭不停,讓新手媽媽江太太心力交瘁。新手媽媽江太太說:「不知道他在哭什麼,那你現在到底想幹嘛,你為什麼不睡覺,(心情)就很複雜,你無奈又崩潰又焦慮,然後壓力又很大,因為他如果不睡覺就長不大。」
根據美國研究院的研究顯示,當媽媽聽到嬰兒的哭聲時,大腦中負責行動跟語言的區域就會有反應,就在嬰兒哭的百分之一秒內媽媽們大腦就會有反應,不過如此反覆下來媽媽們身心俱疲,而就有一位工程師爸爸他想要透過自身的專長,要利用AI來分析寶寶哭的原因。
位在信義區一間月子中心,護理室內躺滿新生兒,這裡的護理師被交付了特別任務,一周大的小女嬰突然嚎啕大哭,護理長用手輕輕安撫的同時,也拿起手機將女嬰哭聲錄下,護理人員詳實記錄每位嬰兒哭聲以及哭的原因,因為他們要協助建立「寶寶哭聲資料庫」。
寶寶翻譯機創辦人蔡明耀說:「月子中心那邊拿到哭聲,他們傳回伺服器,一開始我們會先在當然就先聆聽一下,一些有沒有特殊問題。」窩在錄音室裡埋頭分析月子中心回傳的寶寶哭聲,他是前鴻海工程師蔡明耀,8年前他曾是個拿哭泣寶寶沒轍的新手爸爸,秉持著理工爸爸精神,讀遍海內外相關論文試著找答案,為了安撫寶寶,蔡明耀曾自製簡單裝置在電路板上,發出白噪音來安撫自家寶貝,另外他也發現寶寶哭並非毫無邏輯,哭聲背後都有原因。
寶寶翻譯機創辦人蔡明曜說:「2個哭聲,我們先聽第1個,然後這是另外1個,聽起來完全不一樣,但是頻譜其實看起來是很像,如果這2個聲音讓你判斷,他到底是肚子餓還是尿布濕還是需要安撫,還是想睡覺其實很難。人耳的聽覺聽覺範圍大概是20到20K,那在20K以上可能也有一些特徵,那在低頻也有一些特徵,那我們人類沒那麼敏感所以你聽不出來,可是AI他不受這個影響,所以它可以聽到一些人類聽不到的東西,甚至是(哭聲)的細節。」
如何判斷寶寶哭的原因,蔡明耀認為AI也許做得到,他也萌生念頭想開發AI寶寶翻譯機,而AI運用必須基於大量數據,於是他展開與15家月子中心合作,收集了10萬筆哭聲。護理長說:「那錄完(哭聲)之後呢,我們就要去分辨說,那小朋友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哭,比如說我們就會去檢查尿布,然後或者是說看他是不是該喝奶了,或者是說真的是需要安撫,就是等到整個完成結束之後,我們會在把這個資料,然後去做一個建檔的一個部分。」
寶寶翻譯機創辦人蔡明曜說:「幫我們收集貼標籤的人,貼標籤就是貼答案的人,一定要是信得過的人,例如護理長或是月子中心的護理師,那有的人(業者)是請新手父母標的,那本身新手父母給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錯的,那你訓練出來的AI當然就不可靠。」
將數據交付AI運算,蔡明耀進而發現哭聲頻譜圖上的高峰值,正是破解寶寶為何哭的關鍵,藉此成功訓練出AI哭聲翻譯機,透過月子中心進行實測,寶寶翻譯機成功掌握寶寶為何而哭,這項技術受到青睞獲得鴻海代工,不過準確度仍有優化空間。寶寶翻譯機創辦人蔡明曜說:「它一開始初始化的準確率是82%,那它有針對某一些標籤,像是尿布濕它就非常的準確,那有一些會比較低,想睡覺跟需要抱抱這個地方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我們會跑一個混淆舉證,就是我們會知道這2種哭聲很容易混淆,其實仔細再想一下,想抱抱跟需要其實它是有一點像的。」
從想理解自家孩子為何哭開始,到發明了寶寶翻譯機,對蔡明耀而言如一趟奇幻之旅,如今技術製造皆是MIT的寶寶翻譯機,獲得美國CES創新大獎,更吸引20幾家海外公司洽談,讓世界看到台灣理工爸爸的能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