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十五):出湄公河記

綜合報導

  上個星期走過海上絲路最玄疑、最難走的一段路程,本單元要從暹羅灣到越南,看看昔日海上王國的遺跡,和今日越南的現況,令人驚訝的是,在湄公河流域的一座古蹟中,法國考古學家找到一枚西元二世紀的羅馬金幣,證明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東西就已經藉著這條通道,進行往來,這一段在後漢書裡也可以找到佐證,還要到越南人列為最高機密的燕窩產地,看看難得一見的採燕窩。

  這裡是暹邏灣沿岸,為了尋找海路王國的俄格遺蹟,海上絲路的製作小組,向越南空軍借了一架直昇機,從暹邏灣沿岸朝越南內陸飛行。下面,這片布滿紅樹林的流域,正是越南的穀倉湄公河三角洲,越戰時期,這裡曾是游擊隊聚集的大本營。直昇機朝內陸大約飛了二十五公里以後,越南考古學家田立冉博士指著前方的一座小山丘說,那就是俄格古蹟。

  昔日,俄格是一個國際貿易都市,也是古代海路王國的商業重鎮,西元一世紀到七世紀,湄公河三角洲曾經是扶南王國稱霸的天下,俄格就是當時連絡扶南港和印度之間的貿易站,許多大商船從暹邏灣沿著一條大運河直達俄格,再從俄格經由扶南港轉運到北方的中國。

  此時,正值農閒時期,卻有許多人聚在田裡,不知道在做什麼,製作小組決定降落,探個究竟。原來,村人手裡拿著鍋瓢鏟子,準備淘金去,希望從爛泥巴裡挖到扶南時代的金幣。田博士發現寶貝了,這是一塊年代達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古代磚塊,從俄格出土的古物很多,除了石器時代的古物外,最吸引人的,還是七世紀海道極盛時期的產物~黃金。

  西元一九四四年,法國極東學院在這片俄格的遺蹟上,挖到一塊證物,證明在一千八百年以前,東西貿易就已經十分昌盛了,當時這項發現曾引起舉世關注,而目前所有的俄格出土的古物,都收藏在胡志明市博物館中。

  胡志明市位於越南南部的心臟,以前叫做西貢,是越南分裂時期,南越的首都。這棟樸素的建築物是胡志明市博物館,東西就藏在這只作工細緻的小箱子裡,一枚羅馬帝國時期鑄造的金幣,金幣上鑄的羅馬皇帝肖像,究竟是馬克奧勒留,還是安東尼皮斯,現在已經看不清了,不過,這的確是西元第二世紀的遺物。後漢書西域傳記載著,大秦王安敦遣使,從日南來朝,其中大秦王安敦就是奧勒留,日南則是今天的越南。

  由於地利之便,使越南的海上貿易風光一時,在法國殖民時期,也有七成以上的亞洲貨物從西貢港轉運,然而,今非昔比,碼頭上待運的不是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戰爭留下來的廢鐵,準備運到日本,鎔化後再煉成鐵,這是目前越南出口的大宗產品。

  越戰已經結束了十三年,但是今天越南的經濟仍舊沒有上軌道,老百姓天天都籠罩在惡性通貨膨脹的陰影下,以三餐為例,越南人的早餐很簡單,一碗200盾越南幣的米粉條就打發掉了,不過以一個公務員的薪水來算,一個月只能吃上三十碗。這個是越南的特產,越南人把即將孵出小鴨的鴨蛋煮熟,敲開蛋殼後,連鴨毛一起吃下去,聽說對身體很滋補。

  一般而言,南越的物資比北越豐富,許多河內人到南越跑單幫,採買一些北方缺少的物資,帶回河內。這裡是西貢車站,孩子們穿梭在月台上,笑咪咪地向旅客兜售水果。

  從西貢搭火車北上,需要四天三夜才能到達河內,除了鐵路之外,連絡南北越的交通線,還包括國道一號線,以及沿東海岸航行的海道。告別了胡志明市,製作小組再度踏上旅程,沿著國道一號線向北奔馳,探訪越南中部的海道王國--千邑。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南海風光,一個個碗狀的小船正排在沙灘上曬太陽,越南人用竹條編成這些小船,外層再塗上防水的焦油,就成了簡易的水上交通工具,專供漁船和碼頭間,來回接駁之用,遠方,兩輛廢坦克無聲無息地泡在海水裡。

  九月,往南海尋寶的船,趁著夜色悄悄出發了,目的地是尼羌外海,三十公里的燕子島。當東方發白時,幾個光禿禿的小島出現在眼前,原來,這裡就是洞穴燕的窩。漁夫趁著清晨燕子離巢覓食之際,攀上岩壁,尋找珍貴的燕窩。

  洞穴燕為了躲避天敵的騷擾,常喜歡在孤島的絕岩峭壁上築巢,但是卻難不倒人類,漁夫們手腳俐落地搭起鷹架,三兩下工夫就爬上去了。岩壁上一個個白色的,像湯匙般大小的東西,就是燕窩,漁夫細心地把它拈下來,仔細一看,乳白色的燕窩還夾雜著細細的海藻絲,經過處理之後,就成了中國皇帝的御前佳餚。每年,燕窩採收期有三次,由於它的獲利率很高,所以業者一向視燕窩產地為最高機密,絕不輕易透露。

  製作小組一行人終於來到了越南中部的峴港,在海口附近的山丘上,有一座古代千邑王國的遺蹟,當地人稱它為聖母塔,也就是海上守護神的意思。其中,這座西元八世紀建造的磚塔,叫做伽藍,塔中祭壇上供奉的神祇,是印度教的女神烏瑪,乍看之下,她很像中國的觀世音菩薩,其實不然,如果脫掉它的外衣,就會發現,它的造形是取材男女兩性的性特徵而鑄成的。

  從峴港深入中部山岳地帶,約五十公里處,就是蜜森盆地,西元四世紀後半,千邑王國的英主巴達佛曼一世,在此供奉印度教神祇之後,蜜森盆地就成了千邑王國的聖地,四處林立的伽藍塔上,有各種優美的浮雕壁飾,和石雕神像。其中,許多九世紀石雕的神像,為了避免不肖之徒盜採,現在都移到峴港千邑雕刻博物館裡收藏。

  這是印度教裡代表生生不息的希法神,莊嚴肅穆的門神、舞神。過去千邑王國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文化,但是今天千邑族的後代子孫,生活在強勢的越南文化下,究竟有什麼樣的轉變呢,下周,海上絲路將和您一起探訪千邑族聚居的部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