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2 12:00

用炸魚"現撈" 峇里島魚貨量銳減

張樂 報導

  年夜飯通常都會有魚這道菜,不過您知道嗎?各地近海漁場常常有毒死魚跟炸死魚的惡行,印尼峇里島的水產業者決定自律,絕對不收購毒魚、炸魚,而且讓小魚有機會長大,讓母魚有機會產卵,為生態盡一點心力。

  生猛海鮮幾乎是每家餐廳菜單必備的選項,但是一道道尚青的海鮮上桌要付出不小的成本,台灣就像香港、大陸等地的大城一樣,有些魚蝦貝類來自印尼峇里島等漁場,當地業者出口活海鮮已經長達15年的經驗。旗下船隻兩三天就有船進港,工人迅速熟練地把船上的漁獲迅速裝箱,必須在12小時內送上卡車、搭機、運到東亞各個銷售地,生意旺的沒話說。

  但他們也發現漁獲量急速銳減,十年前開始發現漁獲變少了,過度撈捕之外,炸魚毒魚都是主因,用氰胺毒魚起源於1960年代,菲律賓水族業者為了捕捉珊瑚礁裡漂亮的熱帶魚,使出這種爛招,但也因此毒害了珊瑚礁的生態,其他小魚和微生物死亡,珊瑚也跟著死亡。

  東南亞漁民竭澤而漁,使漁場枯竭,捕到的魚越來越小,而且必須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捕到魚,迫使當地水產業者跟保育團體合作,希望讓這個產業永續經營,他們試著教漁民用流刺網捕魚,教育漁民用更費工的方法,非常不容易。

  但業者訂下鐵律,不准毒魚、不准炸魚,不過度撈捕,沒超過一台斤的魚不准捕,必須放回大海,讓魚兒一生至少產卵一次,漁獲少,但品質高能賣到更高的價錢,要改變很困難,但必須嚐試,一旦魚兒沒了,至少要20年才能復原,甚至可能永遠沒魚可撈,沒魚可吃,尚青這個字眼帶著很深的剝削掠奪的色彩,或許以價制量能讓老饕們別在打生猛海鮮的主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