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經濟學"驚艷世界 貧窮印度翻身?

"莫迪經濟學"驚艷世界 貧窮印度翻身?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印度

印度大選,選舉結果尚未出爐,不過現任總理莫迪總理領導的執政聯盟選情看好。莫迪2014年執政後,經濟成長率、大多都在7%以上,甚至超過8%,所謂的莫迪經濟學令國際投資機構驚艷。但是公佈的2018年年度失業率卻達到6.1%,創45年來的新高紀錄,通貨膨脹率直逼5%,經濟數據、透露著隱憂,將是莫迪未來執政面臨的挑戰。

國際連鎖咖啡店2011年落腳印度,和塔塔汽車合資,是印度引進外資,投資服務業的實例,服務業汽車業是莫迪總理,〞印度製造〞計畫的重心,而資訊通信業更是印度,製造計畫的重中之重,過去三十年印度的資通訊業快速成長,2014到2015年占GDP比重高達9.5%,2017年還僱用了將近四百萬名勞工,但是2018年面臨挑戰,成長幅度驟減到只剩5%。

此外,2014年印度對中國開放手機市場後,本土手機業者遭到低價傾銷,市占率從最初的54%萎縮到10%,就業機會也大量流失,莫迪2014年競選時曾保證,能創造一千萬個就業機會,如今高成長的同時卻創下,6.1%的失業率45年來最高紀錄,失業率居高不下,讓總理莫迪追求"印度製造",吸引外資導向印度的動機更強烈。

想當初莫迪接掌印度時,印度經濟結構就像印度的道路一樣,坑坑疤疤,莫迪憑著擔任古吉拉特省省長,12年半執政經驗,所自成的"莫迪經濟學",帶領印度經濟轉型,照經濟學人雜誌的觀察,莫迪走親商路線希望把餅做大,而非追求分餅分的更公平,上任後提出印度製造數字印度,智慧城市廢鈔令,統一商品服務稅等措施,吸引外資投入服務醫療汽車,數位科技基礎建設等領域,希望打造新印度。

莫迪吸引兩百多家美國企業,由中國移往印度生產就是一大成果,然而治理一省和治理一國畢竟不同,莫迪施政成敗得失評價兩極,就以資訊通信業來講,挑戰來自內外,有些國際局勢不是印度能掌控的,有些則因科技進步太快所導致,每年四十萬的高等教育畢業生,大約只有兩成的學生能順利就業。

此外2016年廢鈔令,禁止面額500和1000盧比的舊大鈔,本意是打擊貪污逃稅洗錢,並擴大稅基,但導致市面86%的流通鈔票,成為廢紙,間接造成收受現金的庶民經濟,資金斷鏈。

2017年實施的商品服務稅GST,因為設計過於複雜實施倉促,造成消費萎縮,最終造成GDP成長率下滑到6.7%,然而印度人口紅利等種種優勢,在國際投資人眼裡不是個賺快錢,而是賺大錢的地方,需要長時間經營的,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

因此當莫迪渴望,把印度打造成製造大國時,正好和台灣新南向政策不謀而合,在美中貿易戰推波助瀾下,包括鴻海台達電華碩和碩等台商,紛紛到印度邦加羅爾等地,打造新的產業供應鏈。

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台商投資印度金額,達新台幣112.51億,較2017年台幣9億5182萬元相比,增加近12倍,投入的產業包括資通訊機械,貿易化工運輸工程金屬,製鞋農漁金融等,搭上印度高成長的列車,台商將可在印度找到新藍海。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