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中國
我們深度探討當年的六四事件,最後以悲劇收場。但當年的台灣則是經歷著民主化的衝擊。1987年台灣解嚴,人們也開始走上街頭,和國家體制衝撞,社會運動風起雲湧。1989年、當時的《自由時代周刊》發行人鄭南榕,不惜自焚獻出生命,爭取言論自由,一波波海外黑名單人士偷渡返台、爭取返鄉權。
這是台灣看似寧靜,卻也充滿了躁動的年代,人民的力量如何翻動當時仍封閉的台灣社會?
1989年6月3日晚間,中正紀念堂廣場,台灣青年和天安門學運代表的電話連線突然中斷,所有消息立刻斷絕,北京彷彿在瞬間拉上黑幕!1989年6月3日傍晚,中國以武力鎮壓天安門廣場的示威民眾,6月4日清場行動結束,死傷人數至今從未公開,各大學校園掛滿沉痛的標語布條,全國人民更因此而沸騰。
或許天安門事件的震撼也影響了日後台灣人在政治上所選擇的立場與方向。1987年7月15日,國民黨政府公告解嚴,台灣結束長達38年,充滿禁忌的戒嚴時期,此後社會運動、街頭抗爭風起雲湧,公民力量和政府體制一次次衝撞。
挑戰禁忌批評時政,1984年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周刊》,刊登許世楷教授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因此遭到通緝,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捍衛言論自由,拒絕遭叛亂罪起訴逮捕,在自囚的第71天選擇自焚,表達對執政當局最哀痛的抗議,也將自己的生命獻祭台灣民主,甚至拋下了最愛的家人。
烈火無情,卻也撼動了台灣的自由與人權,此後,一波波黑名單上的海外人士前仆後繼偷渡回台,翻動了保守而封閉的台灣社會。
1989年形同歷史的分水嶺,台灣衝破重重箝制,社會運動蓬勃發展,成為日後邁向自由民主的養分,而中國則以高壓扼殺了民主的萌芽,束縛了青年對改革的熱情與想像。告別八九學潮之後,海峽兩端從此走向不同的改革方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