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華航正名 新華社:鬧劇、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評論華航正名 新華社:鬧劇、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 華視新聞
(資料照)

徐筠庭 綜合報導  / 中國

我國日前捐贈口罩給世界多國,由華航負責載運,不過機身上的英文名字「China Airlines」讓不少國外民眾以為口罩是中國捐的,因此「華航正名」話題隨之浮上檯面。對此,中國官媒《新華社》昨(16)日以「又一波『正名』來襲,老劇本、新演員」為題發表評論。

老劇本、新演員 「正名」似曾相似?!

《新華社》評論指出,這一齣「正名」鬧劇似曾相識,在陳水扁時期很是擾攘喧囂過一陣。「劇本是老劇本,換了一批新演員」。在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仍危機四伏的當下,這一波正名「妖風」沿襲了綠營政客和台獨勢力的政治傳統,那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謀獨」的機會。至於這要冒多大政治風險、付出多高社會成本、多大程度上損害島內民眾利益,他們是不屑於去考慮的。

評論認為,面對兇猛疫情,掌權者本應專注於防疫和紓解經濟民生之困,然綠營政客舉手投足滿是權謀算計和謀獨心機,眼裡哪有民間「疾與苦」。台行政機構負責人(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得坦率直白:「華航機身標示CHINA,讓人誤以為是中國大陸送的口罩,我們吃這種虧很多」。然而,真的是吃虧嗎?如果膽敢改名,台灣公司和台灣民眾到底要吃多大虧?有較真兒的島內媒體站出來,幫民進黨算了一筆賬。

中媒:華航改名是藉口 目的是收割政治利益

《新華社》談到,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鼓譟華航改名原本就是個藉口,綠營政客的根本目的是藉華航改名收割政治利益。台交通部門負責人(交通部長)林佳龍稱,「改名成本是其次,重點是要有台灣的識別」;台灣基進民代(立委)陳柏惟妄言「華航就是被斷航也要改名」。

評論痛批,這種赤裸裸的台獨言論,完全自暴其不顧台灣民眾利益的險惡居心。事實是,在國際社會和國際民航組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現實面前,這種以謀獨而進行的正名,除了傷害台灣民眾利益之外,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新華社》評華航正名:借疫謀獨

《新華社》評論最後說,「老戲新編,換人上演」,對台獨病態般的偏執和瘋狂一脈相承。陳水扁時期曾大陣仗搞過一陣台灣正名,凡公營企業機構中含有的「中國」、「中華」字樣統統要拿掉,僅中華郵政改名台灣郵政,一項就耗資數千萬元新台幣。借護照正名偷渡台獨同樣是老戲碼、舊唱腔,明知無人喝彩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粉墨登場。原因很簡單,就是可以「借疫謀獨」,撈取一己私利。台獨再怎麼變換手法,也難逃注定失敗的結局。可嘆的是,台灣經濟社會還能經得起多少虛耗?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