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名義設處 立陶宛決心與台互惠

"台灣"名義設處 立陶宛決心與台互惠 | 華視新聞

蔡岳霖 黃昭盛 報導  / 台北市

立陶宛日前決定讓我國在當地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不過中國在昨(10)日召回駐立陶宛大使。而立陶宛也立刻聲明非常遺憾,不過還是決定要繼續跟台灣發展互惠關係。學者就說了立陶宛,其實和中國,不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其實都不太密切,其中經濟上貿協的資料顯示,中國不管對立陶宛的進出口,都不算前幾名之外,學者更表示現在的政權上,都有反共和反極權的思想。

泡芙餅干盒上,印上台灣跟立陶宛的國旗,象徵台立友好,民進黨立委,也在臉書上發起一人一句挺立陶宛,先送了疫苗再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擺出斷交架式,但立陶宛決心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挺的住因為他們有硬底子。

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說:「因為他本身跟中國大陸的關係,就沒有那麼的密切,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的,所以當立陶宛,他有這些外交或是戰略的意圖的時候,而且跟中國大陸不是那麼相合的時候,中國大陸能夠對他施壓影響力,相對就很有限。」

立陶宛屬於波羅的海三國的其中一國,兩個台灣大近三百萬人,以服務業為主就進出口貿易來看,進口前三名是波蘭、德國、俄羅斯,中國也只排到第七名,如果以出口來看,前三名分別是俄羅斯、拉脫維亞、德國,中國更是擠不進前十名。

歷史上一次又一次被俄羅斯德國占領瓜分,到了1989年珍貴的影象畫面,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始,一路經過拉脫維亞還有愛沙尼亞,兩百萬民眾手牽手600公里的人鍊,7個月後成為第一個宣告脫離蘇聯獨立。

前總統陳水扁更在臉書透露過,2004年的牽手護台灣就是受到波羅的海之路啟發,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說:「除了經貿的依存度不高外,當然包括她政壇上的主流政治人物,有很多都有一些反共,或者是反對極權主義的這個思想。」立陶宛曾經走過的民主路曾是台灣的借鏡,這刻決定和台灣並肩而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