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 從古至今地位獨有

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 從古至今地位獨有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俄羅斯

今天的國際專題,帶您前進俄羅斯在歐洲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夾在波蘭和立陶宛中間的加里寧格勒,面積約223平方公里、比台北市還要小,常住人口約101萬人,比彰化縣還要少。然而,這個「彈丸之地」從古代到現代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歷史上,這裡曾是「古普魯士人」的定居點,「條頓騎士團」更在這裡建立據點,並取名為「柯尼斯堡」,孕育出知名哲學家「康德」等名人。二戰期間,蘇聯紅軍占領「東普魯士」,戰火結束後,東普魯士一部分劃歸給蘇聯,最後命名為加里寧格勒。這塊土地除了匯集設計、IT公司,更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日前試射的「鋯石反艦飛彈」就是部署在加里寧格勒!透過鏡頭,一起了解。

還記得2018年世界盃的熱血嗎?當時其中一個舉辦城市,就是加里寧格勒,攤開地圖,這片被稱做「琥珀之都」的土地,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有趣的是它不是歐洲國家,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外飛地,也就是跟本國分離的領土,而且還被其他國家包圍,對於這片土地的印象。瑞典前總理培爾松曾說:「你能說出的任何人類災難,加里寧格勒通通都有」但現實真是如此嗎?

這是俄羅斯最西邊的地區,美好的波羅的海或許有點冷,自然景觀相當漂亮鬱鬱蔥蔥,人也很友善,這裡多數居民都是俄羅斯人,說著俄羅斯語,但走在街上也不難看見德國的痕跡,加里寧格勒曾是德國城市,你在城市中可以看到一些德國建築,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在是兒童音樂學校,你可以看到上面寫著席勒的字樣。

德國元素在這座俄羅斯城市,和諧共融,但歷史上卻是歷經烽火,二戰之前,它一直是古普魯士人的定居點,條頓騎士團更在這裡建立據點,取名為柯尼斯堡,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文人雅士,像是知名哲學家康德。

然而二戰改變了一切,蘇聯和納粹經歷血腥戰役後,史達林成為贏家,蘇聯不斷推進最終占領該地區,納粹德國戰敗之後,根據波茨坦協定第五條,被當時的蘇聯併吞,並將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隨後展開「去德國化」,很多戰前的建築物被摧毀,取而代之的是,經典的蘇聯方塊式建築,著名的例子曾是柯尼斯堡城堡,變成蘇維埃眾議院,有時當地人會稱它為怪物。

加里寧格勒的地理位置,讓它成了蘇聯的秘密軍事重鎮,即便蘇聯解體,這裡依然是俄羅斯聯邦,重要的軍事領土。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足以阻斷芬蘭灣的通道,俄羅斯也定期部署,或者威脅部署伊斯坎德M飛彈,何止伊斯坎德M,現在連高超音速飛彈鋯石都來了。

一旦部署所謂的鋯石飛彈,那我們講白一點這個發射,不管是1千公里2千公里,這個對美國的航艦打擊群,還是說對北約的艦艇,都是一大威脅,飛彈射程長、飛行時間短,也因此有人戲稱,鋯石就是針對美國,航艦打擊群的「打狗棒」,也讓加里寧格勒再添戰略意義。然而從德意志走到蘇聯,再到俄羅斯聯邦,這塊土地承載許多歷史記憶,在俄羅斯北約關係緊張的現在,加里寧格勒的角色和故事,未完待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