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9 00:00

蔣渭水 台灣的孫中山

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台北市

  中央銀行在八月五號發行五千萬枚,以台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為肖像的十元紀念流通幣,這是繼蔣經國流通紀念幣之後,另一個新版的十元硬幣,可以在市面上使用。談到蔣渭水,他一生的事蹟,雖然很多報導都曾經約略介紹過,但是一般人對蔣渭水的了解,還是相當有限。蔣渭水生於一八九○年八月六號,一九三一年八月五號過世,蔣渭水的一生充滿了台灣歷史的意義。

  幾位被國民黨奉為黨國菁英的歷史人物,其中最常被馬總統推崇的就是,日治時期的蔣渭水醫生。蔣渭水當年說過的兩句話「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也經常被馬總統提出來當作國民黨員,努力爭取重新執政的最高指導原則。

  蔣渭水醫生,生於清末一八九○年,五年後台灣就割讓給日本,所以他從五歲開始,就是日本殖民地的國民。蔣渭水有很強的民族意識,一九一○年以第一名,考入總督府醫學校,就組織校內外學生,成立秘密組織,從事反殖民運動,所以一九一六年,他二十六歲的時候,正式開業懸壺濟世之外,還展開跟總督府的對抗,爭取台灣人民的民主地位。

  將近八十年前,一九三一年蔣渭水因病過世,立即成為台北大稻埕的頭條新聞,今天延平北路一帶,所謂的太平町附近,因為是蔣渭水生前經常活動的地區,卻因為他驟然棄世,頓時蒙上了沉重的感傷,社會底層像是地牛翻身,一連震動了好長一段時間。日本攝影師真開利三郎,特地拍下整個蔣渭水的告別式,剪接成為「蔣渭水氏之台灣大眾葬」,這支日治時期空前絕後,台灣人的平民國葬紀錄片,無疑是向集權的殖民主義挑戰,所以立刻遭到總督府禁止公開放映。

  這支稱做台灣大眾葬的紀錄片,二○○五年在馬市長主動促成之下,透過市政府文化局專案補助,根據原來的默片,再加上另外延伸的背景補述,像是蔣渭水的宜蘭老家、兒時故居和家族背景,以及台灣民眾黨的相關照片,畫面修整後重新輸出,成為重要的歷史紀實數位光碟,畫面裡面出現許多昔日台北的珍貴畫面,現在看來感到特別有趣。

  現在台北延平北路和圓環附近,都是蔣渭水生前重大事蹟的舞台,這些歷史景點也能在紀錄片中清楚辨認出來,相當值得玩味。一九一六年,二十六歲的蔣渭水,創辦了服務鄉梓的大安醫院,遺址就是現在延平北路二段31號的義美食品。

  蔣渭水創立大安醫院之後,一九一七年又在太平町太平橫街33番地,也就是今天延平北路二段八十三號,開了一間規模極大的,三個店面的春風得意樓,根據當年的地址,現在就是行政院勞委會的所在大樓。蔣渭水曾經在這裡,盛大招待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以及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委員,其中包括台中霧峰的世家林獻堂,春風得意樓正是蔣渭水結交四海的歡宴場所。

  圓環附近的寧夏路天水路,也有幾處重要的歷史地點,一九二一年蔣渭水倡導台灣新文化運動,寧夏路五十九號的靜修女中,舉行過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大會。一九二三年蔣渭水突破總督府的報禁,遠赴東京創辦台灣民報,然後寄到台灣來啟發民智,引起總督府非常不悅,往後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一年的八年之間,蔣渭水入獄十餘次,當時被關的地方就是,二○○四年市府宣布改名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台北大同分局。日治時期它是北警察署,專門拘禁各類民犯,總督府營繕課起造的官署,格局和建材都讓人想到殖民威權。

  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二○年,蔣渭水開設醫院、經營酒樓,事業有成真是春風得意,可是一九二一到一九三一這十年,蔣渭水全力投入政治反對運動,散盡家財全力後援。可是這十年之間入獄十幾次,不但事業陷入停頓,家計也逐漸困窘。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蔣渭水病逝於台北醫院,當時家境極其殘破,他的革命戰友張晴川說得最讓人動容。

  蔣渭水起初葬在大直,後來土地被總督府收為要塞,骨灰罈子轉寄關渡慈航寺,一九五二年舊同志募款,遷葬到現在台北六張犁的崇德公墓。國民黨推崇蔣渭水是忠貞同志,所以陳誠省主席又為墓碑題字,並且文武百官列席遷葬大典,大選之前蔣渭水屢獲推崇。現在時過境遷,或許記憶跟著失憶,逐漸成了褪色的回憶。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