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6 00:00

文化殿堂 三峽祖師廟

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新北市

  台灣北部的開發要比南部晚,可是在漢人出入最多的淡水河流域,還是先後建立了相當富庶的聚落,漢人聚落總會有敬祀神明的廟宇,台北縣三峽鎮的三峽祖師廟,就是240年前的1769年,從安溪過來開墾的福建人,所建立的清水祖師廟,台灣國寶畫家李梅樹,生前跟三峽祖師廟的一段非常深的淵源,讓這座古廟又多了一頁讓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大概三百年前,遠渡重洋屯墾台灣的福建鄉親開始接觸淡水到艋舺的這段水域,開發了商業熱絡的艋舺港灣,而且在二百七十年前起造了到今天還香火鼎盛的龍山寺,期間屯墾先民繼續沿著淡水河朔溪而上,來到三角湧也就是三峽建立了另一個農商聚落,所以二百四十年前,三峽溪的西岸跟著起造了供奉福建清水祖師爺的長福巖三峽祖師廟,福建老鄉對宋代的清水祖師爺情有獨鍾,歷來在台灣蓋了不少敬祀祖師爺的祖師廟。

  淡水祖師廟、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三大祖師廟沿著淡水河流域接手組成清水祖師廟的文化版圖,三峽祖師廟位在水域上游,更有一段傳奇的身世。祖師廟是蓋在乾隆三十四年,也就是西元1769年,這是泉州安溪人,他們溯大嵙崁溪而上,他們發覺這個地方,跟他們的原鄉安溪非常的像,所以這安溪人就把他的家鄉主神陳昭應祖師爺帶到這個地方來,他們就這樣落腳落戶,然後他們把家鄉的茶和農產帶到這個地方,沿著山區而在這個地方墾殖闢建,而蓋了這個三峽的祖師廟,二百四十年之前1769年,三峽祖師爺廟落成之後,歷來共有過三次重建,第一次是在立廟六十多年後,1833年台灣北部發生大地震,三峽祖師廟部分建築損毀,所以進行重建,一直到了1895年,日本人已未割台占據了台灣的時候,日本的大軍進到三角湧的時候,遇到在地人的頑強抵抗,而祖師廟正好是這些義軍他們集結之處,所以當平息地方這些義勇之軍的時候,日本人遷怒於祖師廟,也把他焚毀掉,所以三峽地方人士在四年後搭樑換柱重修古廟,這是三峽祖師廟第二次的重建。

  這樣又維持了將近五十年,到了二戰結束日本政府撤離台灣,國府接收台灣之初,三峽祖師廟又在1947年,也就是發生228事變之後進行第三次的重建,主持重建工作的正是藝術根基深厚的國寶畫家李梅樹,當時他是三角湧的街長和台北縣的縣議員,他本來是想在政壇上面發展,後來在祖師廟抽到了一個靈籤,靈籤有神明的託付,由他來主持再重新蓋建三峽祖師廟,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就放棄政壇,走入了蓋廟的這個領域,李梅樹從1947年開始起到1983年去世為止,前後長達三十六年,擔任第三次重建三峽祖師廟的主持人,李梅樹教授他畢生心血就是投入在蓋祖師廟,他請了藝專的這些國畫或是西畫這些教授,畫了畫稿,而且從各處請木雕跟石匠的這個匠師從事雕刻的工作,那他自己奉獻了兩棵柱子,而這兩棵柱子非常有代表性,就是這一棵花鳥柱,因為傳統建築是對稱的,在右邊也有一棵,每一棵柱子有五十隻各種不同的鳥,換言之這就是百鳥朝梅圖,百鳥朝梅有兩種意義,就是一種認同這個地方,那李梅樹他自己名字叫梅樹,所以這些百鳥朝梅也有一種寓意表徵。

  因為李梅樹藝術涵養深厚,三峽祖師廟從此有了嶄新的風貌,昔日三合院式老舊廟宇搖身一變,成了代表東方藝術的文化殿堂,我們欣賞一個廟宇的時候,從他的外型就是看他最高處,也就是他的屋脊,三峽祖師廟的屋脊非常精采的就是西施脊,什麼叫作西施脊,也就他最美的地方脊上加脊,因為美,我們就要用我們中國四大美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裡面的沉魚西施來代表,那麼為什麼用西施而不用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因為西施是南方人,其他三位都是北方人,我們台灣的這些傳統建築他是南方建築,南方匠師他蓋的這些建築物,他所用的人想必就用西施當作一個美的代表。

  李梅樹生於日治初期1902年,1947年主持第三次重建的時候已經四十五歲,此時正是創作巔峰,李梅樹的尊翁世居三峽,經營在地傳統米糧茶葉,從母姓的大哥劉清港醫生比李梅樹年長十七歲,李梅樹自幼生活優渥,不但深受老父長兄雅好藝術的影響,童年時代就開始接觸祖師廟特殊的雕繪風格,後來留學日本回到台灣,更能發揮特殊藝術才華,因此對第三次重建展現了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他的繪畫風格一直走的寫實主義,他在追求真善美,他最特殊的,他一輩子畫了很多女生,女人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他說我的畫沒有什麼特別,我的周邊的人景物入畫,我努力的畫,畫到能夠感動我才能感動別人,所以他畫的周邊人物以女士為多,以小姐為多,他說女孩子她的體態很美,皮膚很美,最美是手指,十指很美,所以十指在他的畫中出現得非常的多,而且非常的美,如果沒有畫好,這幅畫就不會很美。

  李梅樹從師範畢業後,曾經獲得當時最重要的美術權威石川欽一郎,親自指導水彩技法展露頭角,鄉土創作更受到積極的鼓勵,留學東京美術學校,從西畫科畢業之後,人物繪畫風格有著鮮明的歐洲古典主義風格,透過自身特有的寫實繪畫特色,緊緊擁抱鄉土,在祖師廟第三次重建上面,豐富廟宇的美麗景觀,成為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他說祖師廟不應該只有讓人家拜拜,宗教他認為說,文化藝術教育觀光的多重功能,所以他就把舊廟拆下來,重建現在看到的祖師廟,他要用很好很細膩的木頭、石頭的雕刻,裡面有很多歷史故事,名人的書法字畫,他要把他裝飾成一個藝術殿堂,所以他不惜從設計,找師傅、籌錢、捐錢、畫畫、監工,到他去世整整花了三十六年,沒有領薪水,沒有領車馬費,因為他要把他當作一件藝術品來建造,李梅樹是台灣鄉土藝術的模範生,無論創作理念、態度都反應了那個時代的質量,李梅樹在日治時期就擔任地位崇高的三峽協議員,還有三峽街長跟茶業組合長,國府領台後又擔任縣議員跟代表會主席,還做過農會理事長,從政期間鮮少創作,反而是祖師廟第三次改建的監督讓我們清楚看到了李梅樹鄉土人文的骨與肉。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