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以後考駕照難度更高,因為要實際上路到馬路上考,預計三年後正式上路,今年10月14日開始推廣;如果自願參加,就退您兩千塊的報名費。不過您知道考駕照經過幾次重大變革嗎?今天的獨家檔案就帶您看看,台灣的第一份駕照誕生在民國35年,當年考駕照比現在還要難。
不論是反共抗俄的宣傳車,還是少數權貴才擁有的私家轎車,想要上路,都得先考到這本小冊子。這是民國35年台灣發出的第一份駕照,打開咖啡色皮封套,裡面貼著照片及手寫個人資料,不管是汽車、機車還是貨車,都用同一本;而且職業駕照還要登記受雇、解雇紀錄,嚴格追蹤管理。密密麻麻20頁,簡直就像是本護照。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會開車畢竟是少數,要拿到這本駕照,可得經過層層關卡。汽車考照就是用欄杆圍起來,就連小小綿羊機車也得測驗S型路考,壓到白線就下月請早。因為考照超嚴格,當時錄取率不到三成。一直到民國68年有了電動考驗場,大家熟悉的S型路考以及駕照筆試出現,才越來越接近現在。
而手寫駕照到了民國74年,監理所全面電腦化,終於有了改變。配合全國電腦連線,將所資料納入系統管理後,駕照愈變愈輕巧。申請人在監理所當場拍照、當場列印,這才變成薄薄一張方便攜帶。
除了駕照形式改變,車牌也有段有趣的歷史。不管是馳騁在公路上的金馬號,或來載貨的電動三輪車,從民國35年一直到56年,用的車牌全都是15開頭。後來經濟發展,車牌號碼不夠用,才改用數字跟顏色組合,來區分小客車輕型機車和重型機車;演變到現在,則是英文字加上號碼的組合。駕照和車牌的演進,就像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縮影。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