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 台北市
沒錯!這是當前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但是因為關心就一定有能力解答嗎?先哲有言:「不知為不知」,沒有能力就是沒有能力,它己超過了今天的「科技極限」。
既然如此,為何在媒體上經常還是可以看到「5月底解旱」或者「抗旱到6月」,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猜測與報導,不但不負責任,且宣揚了不正確的觀念,民眾也會因此產生「錯誤的期待」,即使這次猜對了又如何?有關公益的事,實在不應以買「樂透」的心態來處理。
目前雖還在缺水的狀況下,但是氣候上己進入「梅雨季」,比起「春季」容易下雨,雨勢也比較大,如果能有一波波的鋒面接連影響,到了下旬,台灣附近形成滯留鋒的機率更高,帶來的降雨就會更持續,雨量也會更大,全民只要配合政府單位的節水措施,漸漸還是會脫離旱象的,去猜測什麼時間點,有那麼重要嗎?說不定更早也可能更晚。
這兩天也看到另一個標題讓人看了很不舒服,「梅雨終下對地方」,難道只有石門水庫缺水嗎?讓人感覺上南部的水庫沒下到雨,就沒關係。媒體下標要謹慎,跟進的媒體更要睜大眼,別傷了南北民眾的感情。
依據最新的電腦模擬結果來分析,下一波鋒面影響的時間,還是在週四(7日)至週五(8日),強度稍弱於剛通過這波,各地都會下一些雨,南部雨少些。
週五晚至週六(9日)天氣好轉,只有午後有零星降雨。氣象局官方預報(圖)也顯示,週日(10)至下週一(11日)「紅霞」離開呂宋島東側附近北轉,從台灣東部海面向東北進行,迎風面的東半部有局部雨,背風面西半部天氣穩定,降雨機率低,甚至不下雨。
下週二(12日)之後會有幾天,鋒面都在「華中」蘊釀,南下到台灣的周期有所改變,這就跟7號颱有點關係了。
主要原因是週五前後,將要形成的第7號颱風,它的範圍比較大,有能力改變其周圍的大氣環流。
將會推擠其周圍的太平洋高壓,使得鋒面的形成位置及活動的範圍偏離「華南」北移至「華中」一帶,如果南下,其強度也會減弱,需等到颱風遠離或消失,大氣環流才會調整回來。
從週五鋒面離開後算起,可能有一週左右或更長的時間,都不會有與前兩波類似強度的鋒面系統,影響到台灣,這是應該要注意的。
當然未來一週,對於這兩個颱風的最新狀況,都應要隨時加以關注,因為它們既是颱風,也有能力影響周遭大氣,而帶來的變化,會比平常複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