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 台北市
中太平洋的海溫已經符合「聖嬰現象」,根據世界各國的模擬資料,皆認為還在繼續快速發展中,但以去年亦有類似預報但並未應驗的記錄,態度上還是要存疑的。
儘管如此,要利用它來作長期預報還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台灣的天氣與其相關性很低。
例如4月底5月初就有些機構或個人,就以「聖嬰現象」預報「乾梅」,結果呢,5月下旬的一場活躍梅雨帶來大量降雨,也紓解旱象,可見長期預報的能力,在科技的限制下,還是很低的,大家要參考時,一定要考慮它的不確定性。
6月底時氣象局行禮如儀又將發布今年颱風的展望,主要依據可能又是跟台灣相關性很低的「聖嬰現象」,而今年前7個颱風的生成位置,跟典型「聖嬰」年大不相同,若以典型「聖嬰現象」來預估颱風的活動,不確定性的風險是很高的,參考價值也會比較低。
目前滯留鋒已北移至東海南部並向西延伸至長江流域,鋒面前的西南風也比較減弱,但是大氣還是不穩定的。
在清晨時「陸風環流」由陸地往海面吹,跟西南風在南部、中部沿海產生輻合作用(圖),對流胞開始發展,天亮起陸風減弱,西南風就將對流胞吹到陸地上帶來局部性的雷擊、強風、瞬間大雨。接近中午這些對流胞都會消散,但在下午又要注意午後對流的發展,其影響的地區由於原因不同,位置也不會一樣,主要在中南部鄰近山區及東北部地區。
週五(29日)、週六(30日)都是類似的情況,沒遇上下雨時,天氣都是很熱的。
週日(31日)、下週一(1日)由於滯留鋒接近,不穩定度提高,對流胞發展將更為活躍,北部、中部受影響比較大,需注意雷擊、強風、瞬間大雨。下週二(2日)起至週五(5日)滯留鋒又向北移動,暫時脫離台灣附近,水氣也比較少,天氣將是晴朗悶熱,高溫約在35度左右,只有午後鄰近山區有些陣雨機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