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最大風在蘇澳

為何最大風在蘇澳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 台北市

很多民眾在問:為何最大風在蘇澳,而不在花蓮?為何這次風連西半部都這麼大?(圖)第一個問題可以用很簡單的數學加以解釋。颱風逆時鐘旋轉,颱風中心眼牆附近的強風在中心北側是東風,加上颱風超過每小時20公里,向西北西的移速,,約可增加5米/秒的風速,在中心南側是西風與移速會相抵,最大風則約會減少5米/秒的風速,颱風眼南北的強風就約差了10米/秒的強度,換算成風級就差了3、4級,只是用向量的合成,即可解釋大部分。雖然花蓮市(14級)距離登陸點(秀林鄉)比蘇澳(17級以上)近,但量測到的卻小了許多。這種風速分布的特性,並非特殊現象,在很多的防災宣傳資料也都考慮這個因素。例如說船舶航行要避開颱風行進方向右邊的象限,即是同一個道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颱風在接近陸地的過程,由於颱風環流西側先受到地形的影響,改變原來比較對稱的結構,會造成颱風向北偏再向南擺動的路徑,「蘇迪勒」的實際路徑比預報虛擬直衝花蓮中部的路徑,更為北偏,也可能是造成中心以北風速偏大的原因之一。

既然颱風環流與台灣地形的交互作用永遠存在,不但影響到颱風的方向,也會改變移速,當然影響到颱風的登陸地點及時間。用外延、內插去預報颱風登陸的時間與地點是不符合科學的,且絕大部分都會錯的。所以媒體及主播在播報時,應避免用確定的口吻,還是要保留不確定性的空間,反而對民眾比較有幫助的。防災單位對於這種地形產生路徑偏移的特性,防災布建時,也要避免用外延、內插的觀念來做決策,一定要保留不確定性的空間,才比較周全。

另外一個問題:為何到處風都這麼大(圖)?颱風不是會受中央山脈破壞嗎?答案就在颱風範圍的大小。因為颱風範圍遠大於台灣,所以即使中心附近受到強烈破壞,環流比較外圍的部分,動能依舊很強,且未經破壞直接從台灣海峽吹進來,海峽還有增強風速作用,所以才會大範圍出現強風,比起小型颱風,不但強且持久。

中央山脈是「護國神山」?這是一種「迷思」,有時對!有時未必!因為中央山脈是會破壞颱風結構,減弱其強度,這是正面的。但是地形的作用造成風雨分布的改變,有些地方減弱了,但有些地方卻因此加劇,而帶來災難。,像「蘇迪勒」在東北部、北部山區帶來的千毫米以上的降雨,沒有地形的加強作用是達不到的,南部山區的大量降雨也是。很多學者曾用電腦模擬「莫拉克」颱風,結果顯示:如果沒有中央山脈, 不會有地形造成的大量降雨,也不會惡性循環造成「莫拉克」移速減慢,結果又帶來更多的降雨。所以以後要說中央山脈是「護國神山」?得看是從什麼角度來評斷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