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8 08:51

父子傳承! 廢玻璃再造綠色循環商機

綜合報導  / 新竹縣

您知道嗎?全台民眾每年丟棄的玻璃廢棄物超過15萬公噸,其中7成經過回收系統都來到位於新竹的玻璃工廠。清洗、分類與粉碎,就能變成全新的玻璃工藝、民生製品、甚至是創新科技的建築材料!而身為玻璃工廠第二代接班人的吳庭安,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高材生,父子傳承,再造綠色循環商機。

一座座亮白、又閃爍著五顏六色的小山,這些都是來自你我生活周遭最常見的廢棄物-玻璃瓶罐。環保署統計,台灣廢棄玻璃瓶罐,每年有4億5千萬只,回收量87%,相當於15萬公噸!體積大又難以處理,一旦流入自然環境,更衍生重大污染!

為了降低對地球的負擔,其中7成將近10萬公噸的廢玻璃,會跟著回收車來到新竹這處玻璃回收場,透過循環經濟,廢棄物將涅槃重生,重新走入你我的生活!回收玻璃第一步,得先經過分色、分類,接著去除雜質、並完成清洗後,才能送到玻璃工廠,進行粉碎和研磨,雪白的細碎玻璃砂晶瑩剔透,彷彿回復到最原始的狀態。

將結合工藝的巧思與創意,再度幻化出美麗的第二春!但回收玻璃,過程繁雜,工作人員也容易割傷,成本高、效益低,數十年來產業界根本乏人問津!在艱困中走過五十年,春池玻璃創辦人吳春池,卻從中發現綠色商機!

目前,在新竹和苗栗共有五座廢玻璃處理,不僅每年為台灣減少開採大約7萬噸矽礦,所減少的碳排放量達16.8萬公噸,相當於蓋了500座大安森林公園。但是如此龐大的回收量,必然要有足夠的產能和銷量,於是第二代負責人吳庭安,延續父親的理念,希望替老產業翻轉出新的樣貌!

傳統回收玻璃,往往被製成工藝品,美麗驚艷,卻和民眾生活有大段距離。創造綠色循環的第一步,吳庭安讓老師傅們發揮創意,開發不同的玻璃民生用品!熟練的把上千度的玻璃砂吹化成形,已經有五十多年老經驗的鄭師傅,正賦予廢玻璃全新的生命!

近三十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廢棄玻璃也跟著多元化,像是手機、平板的LCD玻璃,處理和再製程序更加複雜,回收後往往難以運用。但吳庭安也替他們找到新出路!讓廢棄玻璃變成可用之材跳脫思維框架、創造產業的新價值,並為循環經濟,開創更上一層樓的嶄新局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