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垃圾塑膠袋 當初竟是為了「愛護地球」?

萬年垃圾塑膠袋 當初竟是為了「愛護地球」? | 華視新聞
塑膠袋發明家的初衷是為了「愛護環境」。(圖/示意圖)

吳儀文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為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台灣從2002年開始「限塑」,2018年環保署更宣布,擴大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的管制範圍,店家不得再免費提供塑膠袋,但其實當初研究聚乙烯塑料的塑膠袋發明家,他的初衷竟是為了「愛護環境」。

用「愛」發明塑膠袋 卻成嚴重汙染源

過去紙袋的製造造成伐木量增加,而且紙袋並不是很耐用,因此促成了塑膠袋的發明。根據《BBC》報導,1959年發明塑膠袋的工程師圖林(Sten Gustaf Thulin),當初為了減少樹木砍伐,帶著愛護環境的心意,製作結實、輕便、低成本又能重複使用的塑膠袋,沒想到最後卻成了嚴重的污染源。

50大最糟發明?! 塑膠袋使用今昔大不同

美國《時代雜誌》將塑膠袋評選為「50大最糟發明」,然而在當時,塑膠袋的發明可說是一大進步,塑膠袋可以重複使用,而且十分輕便,能夠折起來放在口袋中隨身攜帶,在當時塑膠袋就如同現代提倡的「環保袋」,然而現代人們將塑膠袋作為一次性耗材使用的舉動,導致塑膠垃圾量激增。圖林的兒子勞爾(Raoul Thulin)表示,「父親當年發明塑膠袋作為紙袋的替代品,它耐用又可重複使用,也能減少伐木愛護環境,不懂大家為何用完就丟」。塑膠袋究竟是拯救地球,還是最糟的發明,一切都看人類如何使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