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助深腦刺激 提升帕金森氏症療效

黃敏惠 張政捷 報導  / 台北市

台灣約有10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逐年增高。傳統深部腦刺激手術,會有口齒不清等副作用,也容易耗電,每五年就要換電池,現在交通大學和林口長庚團隊合作研發出,把米粒大小的晶片植入腦視丘下方,根據每個人臨床症狀不同來決定電刺激的時機,增強療效、減低副作用,今年底申請人體試驗,力拼五年後問世!

越想要做自己,越是身不由己,手抖得很厲害,腳就是邁不開,目前全台灣有約10萬人,困在帕金森氏症,特別好發60歲以上的老人家,現在交通大學跟林口長庚團隊合作,就這個晶圓片上取下這一個如米飯粒小的晶片,植入人腦視丘下方,根據患者目前身體狀況,給予不同程度的電刺激,更精準的智慧治療。

交大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柯明道說:「你有症狀我再給你做電刺激,你沒有症狀我就保持監控,因為電刺激是最耗電,可以不用三不五時一直在使用電能,可以讓病人所需吃的藥降低,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吃藥,這個晶片功能就是24小時一直在做。」因為現在的傳統型深部腦刺激手術,透過手術在腦部植入電極,但是只能無差別連續電刺激,過於耗電每五年就得換電池,也容易產生副作用。

林口長庚動作障礙科醫師陳瓊珠說:「我們用的電量大概只有傳統型一半而已,第二個就是說這種傳統型刺激,容易引起副作用,比如說病人可能會口齒不清,或過度刺激時候病人可能會有異動情形,這些副作用在我們新型可適性腦刺激上,是幾乎不會產生。」這項研發突破,九月豬實驗,預計今年底申請人體實驗,力拼五年後問世,我們不可能不變老,但有可能讓變老的我們變得更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