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樺 綜合報導 / 新竹市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造成多人罹病或死亡,儘管台灣防疫有成、團結抗疫,傳染疾病仍為民眾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及心理恐懼,日前新竹一名55歲的陳小姐,就焦慮到問診時堅持穿雨衣和戴安全帽、手套,甚至不願坐在診間椅子上;精神科醫師就提醒了,隨疫情升溫發展,罹患「焦慮症」、「情緒疾患」的個案也迅速增加,建議可利用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推廣的五字訣「安、靜、能、繫、望」,減低在疫情之下壓力。
女憂染新冠病毒 堅持戴安全帽、穿雨衣就診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張夢涵醫師指出,這名個案向精神科求診表示患有長期失眠的困擾,且容易心悸、喘不過氣、頭暈、胸悶,情緒持續緊繃無法放鬆,甚至無法專注連帶影響工作,經尋求家醫科、胸腔科、心臟科醫師的協助,但各種檢查卻都是正常的;沒想到再次回到精神科回診時,該個案卻已經出現極度焦慮與情緒低落的狀況,問診時堅持戴著安全帽、身穿雨衣、戴著手套,甚至不願坐在診間椅子上,因為非常擔心自己會被傳染COVID-19,且憂慮的情緒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無法控制。在醫師詳細問診之下,才知道自己得了焦慮症,經過藥物治療、醫師問診及生活調整後,已經恢復穩定的情緒和正常生活。
疫情致焦慮症個案增 醫教「五字」安身心
精神科醫師張夢涵說明,在面對宛如「世紀瘟疫」般的COVID-19,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感、人際間被迫減少互動、減少休閒娛樂、失去工作等長期且巨大的壓力之下,罹患「焦慮症」及「情緒疾患」的個案也迅速增加。為了協助大家減低在疫情之下的焦慮感,可利用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推廣的五字訣「安、靜、能、繫、望」,盼讓大家在壓力之下能安定自我、調適身心。
1. 安(safety):促進安全。安全是最重要的。平時養成戴口罩、勤洗手,自我健康監控與環境衛生注意,適當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2.靜(calming):促進平靜鎮定,調適自己的情緒與正向思考。可以嘗試深呼吸、冥想、瑜珈、聽音樂、閱讀、睡覺、運動等。
3.能(efficacy):提升效能感。即使在隔離之下,掌握自己能做的事情,建立規律的作息,找回自我控制感。
4.繫(connectedness):促進聯繫。可利用現今方便的網路與社群媒體等,注意各種關於疫情的正確訊息,也透過視訊或電話,維持與他人之溝通,獲得心理上的支持,也要記得多多關心周遭的親友。
5.望(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避免過度暴露/關注於COVID-19的負面資訊,並要確認消息來源,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佈資訊為準,善用1922防疫諮詢專線、安心專線(1925)等。並相信自己與專業醫療人員,保持正向,不要放棄希望。
張夢涵醫師提醒,COVID-19防疫時代,也要防範「心靈的病毒」,可多加利用「廣泛性焦慮症篩檢量表」自我評估,若察覺自己或周遭親友開始出現難以控制的焦慮,或找不出原因的身體症狀,如:頭痛、頭暈、胸悶、喘不過氣、腸胃不適、坐立不安、持續緊張、肌肉緊繃、易怒易煩躁、無法專心、睡眠障礙等,已影響生活或工作;甚或出現情緒低落、快樂不起來、持續的負面想法、死亡意念等,建議及早就診精神科(身心科)諮詢,由專業的醫師與心理師協助度過難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