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珍輾轉】啥物!原來這些台語詞都是外來語?

朱培妤 陳亮穎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在台語當中,其實有不少大家在日常用的詞語都是「外來語」!先前因應華視轉播美國職棒MLB的賽事,節目也順勢介紹許多棒球用語,像是「投手phì-tsià」就是源自英語「pitcher」轉日語後再轉台語;這集《台語珍輾轉》也帶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台語當中的外來語,以及台語為什麼吸收了這麼多外來語的原因。

外來語不只有日語!台語也受英語、粵語影響

華視在地新聞主播林玉珍表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好像大部分的台語外來語都是從日語來的,但台灣這座島嶼上,早期透過海洋貿易與周邊的地區文化交流,經過荷蘭、西班牙、東寧王國、清朝、日本、中華民國的統治,再加上二十世紀後期媒體環境的創新,所以就台語而言,其實還從英語、華語、印尼語等不同語言,吸收了不少的新用語。

滾一編驚呼,原來外來語的來源還有那麼多種,而外來語的特色,有時候可能不會讓人馬上聯想到它源自什麼語言,反而因為大家日常使用,沒有發覺到些詞彙也是源自外語;林玉珍也提到,如果觀眾朋友對於台語外來語想要更深入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一本由李南衡教授撰寫的《台灣外來語》專書,這本書集合了李南衡老師窮盡畢生的心血,除了收錄許多源自日語的外來語,更收錄了台語當中,受英語、華語、香港話影響的外來用語。

《台灣外來語》由李南衡教授撰寫。
《台灣外來語》由李南衡教授撰寫。
 

這些熟悉的台語 其實都是外來語!

滾一編也舉例,像是書中有提到,「杯葛pue-kat」其實就是源自英語的「boycott」,若是不知道這個由來的人,可能不知道原來「杯葛」也算是外來語。林玉珍也補充,書中還將外來語的來源地,以及進入台灣後,語言變化的過程還有形式交代得非常清楚及詳細,算是一本內容豐富的著作,並且把已經研究好的結果,展示給讀者們,滾一編也說,如果大家對於台語外來語有興趣的話,非常推薦大家購買這本書來參考、研究。

《台灣外來語》一書內容十分豐富。
《台灣外來語》一書內容十分豐富。
 

舉例日常外來語例子

「siat-tsuh」(襯衫)

「se-bí-looh」(西裝) 

「siat-tooh」(做頭髮、做造型)

「há-muh」(火腿)

「nóo-lih」(海苔)

「lóo-suh-bah」(里脊肉)

「thàng-sù」(衣櫥)

「kha-báng」(手提包)

「mái-khuh」(麥克風)

「lài-tah」(打火機)

從英文 “lighter” 演變而來,再變成日語ライター(lai-ta),後來被台語吸收。

「khū-lo̍k-pōo」(俱樂部)

從英文 “club”而來,變成日語,後來被台語吸收。

「phiat-á」(盤子)

“phiat-á” 這個詞,根據李南衡教授的考究,推測這個詞源於西方語言 “plate”, 在印尼在地化為“pelat” 之後,又從南洋地區流傳至廈門等地,並流傳到台灣,變化成台語的“phiat-á”(盤子)

「敏豆 bín-tāu」(四季豆)

根據李南衡教授在書中分享,台灣歷史知名的馬偕牧師,有一次返回故鄉加拿大、再回到台灣的時候,帶來了一種好吃的豆子。他的學生看了,問馬偕牧師這種豆子是什麼,馬偕牧師便以英語回答“bean”, 而後這就演變成豆子的稱呼「敏豆 bín-tāu」。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