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澎湖縣
說到離島澎湖,景色優美,每到夏天更是國人的旅遊勝地,不過當地居民始終面臨醫療和交通的兩大難題,目前澎湖縣居民分布在19個離島上,而且以老年人口占了將近百分之19,不管是醫療資源匱乏,還是發生需要後送的緊急事件,對居民來說都是一大挑戰,究竟該如何克服?透過我們的專題報導,一起來了解。
先查看臥床阿嬤狀況,再把剛從醫院領回的藥品,按照三餐放入藥盒中,成為澎湖媳婦的陳靜縈,3年前投入居家護理工作,拍攝當天,她帶著還在見習中的夥伴,仔細檢視身體情形,澎湖居家護理師陳靜縈說:「他們(看護)就都會說,有啊都有吃(藥),但是其實你就看藥(剩)超多,你問他怎麼吃,他可能也講不出個所以然,所以需要的話我們就會協助,就是幫他們排藥。」
小小的老平房內,平日只有失智的阿嬤跟外籍看護同住,為了避免用藥不確實,這些都是陳靜縈的工作範疇,小到協助分裝藥品,每天監看生理數值,大到更換導尿管,確認病情變化。打開陳靜縈轎車的後車廂,彷彿行動醫療站,不同於一般護理師在醫院上班,不到早上八點,陳靜縈已經開著車載著同事,快速穿梭在澎湖的小路上。
護理師說:「可是他肌肉流失滿多的,(抽血)一起檢查,到時候有什麼問題,我們再來跟你們討論。」走進林阿公家,已經80多歲的他同樣有失智情況,不過對於護理師上門,每三個月還要定期抽血檢查一次,已經很熟悉,他的老伴年近80歲的阿嬤,則是從腳骨折後就臥病在床,兩人只靠兒子跟外籍看護照顧,尤其澎湖冬天東北季風盛行下,兒子一人要騎單程一個多小時多的車,帶著兩老從郊外到馬公看病,難上加難,另一邊狀況也差不多。
將近100歲的老奶奶,雖然身體狀況尚可,但肌肉萎縮站不住也坐不穩,三兄妹為了照顧老母親,全都辭去原本的工作回到澎湖。居家護理師個案家屬說:「(身體)這樣子真的越來越沒辦法,上次發炎就是要叫救護車。」陳靜縈說:「(長者)一趟路到醫院不是那麼方便,所以你在病情的討論疾病的討論,介入(時間)點就非常重要。」
直接點出澎湖兩大痛處,交通跟醫療,因為澎湖人口結構特殊,截至112年10月底為止,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約百分之18,但是澎湖65歲以上長者卻占了百分之19,不少都還是長者獨居,或是老夫妻互相照看,尤其離開市中心馬公,這樣的狀況更為嚴重。
記者馮薇之說:「澎湖一共有90座的小島,但是其中只有19個島上面是有住人的,小島跟小島之間大部分都必須,靠這樣子的交通船來聯繫。」不只是交通非常不便,甚至連生活的物資,或是醫療資源都是挑戰。
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航程,我們終於來到望安鄉的衛生所,早上才開門短短兩個多小時,醫師兼主任的吳文和,已經看了三十幾位病人,因為他是望安鄉四座島嶼上唯一的一位醫師。不只醫師要十項全能,24小時on call,又因為澎湖的三家醫院都在本島馬公市,急重症幾乎都要後送,因此望安衛生所的急救儀器,也很不一樣。
澎湖萬安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吳文和說:「就是攜帶式的抽吸,我們就是直接買攜帶型的,然後在這裡也可以使用,然後後送過程中也可以使用。」但在老年人口比例又更高的,澎湖離島望安鄉,預防醫療成為重點,除了眼底鏡皮膚鏡等遠距醫療專業設備,透過網路連線,定期開設各科別遠距醫療門診,解決當地專科醫師不足問題,醫師跟護理師,也提供居家醫療服務。
除了要讓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嬤,健康得到守護,不用再冒著東北季風,風塵僕僕,搭船搭飛機才能就醫,更希望就算生病了,也要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個案家屬說:「(有醫師來)就當然方便很多啊,不然(以前)要經過馬公又要經過高雄,這老人我要怎麼帶,衛生所主任主任真的是照顧我們,之前我還跟他說,主任啊你到退休再回家啦。」
避免交通耽誤醫療,爭取急救時間,成為澎湖重中之重,但澎湖老人多小孩多,除了訓練成人學會使用AED,澎湖衛生局跟澎湖海文教醫學慈善基金會,每年寒暑假更會開辦課程,讓國小國中學童都會用AED。澎湖海文教醫學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黃凱文說:「實際上,外配有語言上面的問題,老人家有學習上面的障礙,但是我們現在的小孩子,或者是說青少年,他們其實都比較早熟,比我們比起來,都更能運用這些新的工具,有什麼問題,巷口的某某某突然怎麼樣了,讓他可以做初步處理,然後讓他知道要通報誰。」
澎湖衛生局長陳淑娟說:「當時的直升機呢是在台灣,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這樣的緊急後送的傷病患,分分秒秒都是重要的,現在我們有了直升機進駐,縮短了時間大概是六到七小時跑不掉。」衛生局長陳淑娟也在2018年爭取到後送直升機進駐澎湖,並完成沒有機場島嶼,臨時停機坪的建立,從政策面到硬體設備,雙管齊下努力,就是要將交通跟醫療對澎湖縣民的威脅降到最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