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近日氣溫驟降,許多人喜歡吃火鍋來暖胃,而芋頭是否應加在火鍋裡,總能引起兩派網友熱議。支持派表示,芋頭營養價值高,便宜又有飽足感,也讓湯頭變得更加鮮甜;反對派則指出,芋頭煮太久會糊掉,湯底變得濃稠,影響食慾。對此,農業部親自推薦4種芋頭品種,讓民眾可以多多嘗試。
農業部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芋頭依植物型態及栽培收穫目的可分為母芋和子芋,口感和香氣有所不同。其中,母芋品種的主球莖發達,分球數少,肉質細緻,而子芋品種的球莖比母芋品種嬌小,分球數多,肉質較黏。
農業部指出,國產芋頭主要分4個品種,而「檳榔心芋」及「高雄1號」皆適合加在火鍋裡。
1.赤芽芋
屬於子芋品種的晚熟品種,芽體為淡桃紅色,適合蒸煮與做成內餡的品種,口感綿密。
2.高雄2號
屬於子芋品種的早熟品種,質地偏硬,含水量較赤芽芋低,耐儲藏、具香氣。
3.檳榔心芋
母芋品種,也是台灣栽培最廣的芋頭品種,表皮褐色,散佈紅色筋絲,肉為白色,口感吃起來細緻,粉質較多,香氣濃郁,在料理及加工方面都極受歡迎。
4.高雄1號
母芋品種,成橢圓形,植株比檳榔心芋高,球莖質地、口感與香氣與檳榔心芋相似,帶有黏性,適合做成內餡及芋頭料理。
事實上,農業部曾說明,芋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蛋白質、糖、維生素 A、B1、B2、C、礦物質、皂素。芋頭可作蒸,煮,作為佐配的菜餚,非常多營養成分,主要內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中含澱粉17.5克,蛋白質2.2克,比一般蔬菜高,所以芋頭能作為主食充饑。
此外,芋頭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及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這些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營養價值,長期食用可防牙齒的退化,也可減少肺炎、下痢、腳氣病及腸炎等病,葉柄也含有多量的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C,及多種主要胺基酸。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