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雅 徐靖壹 報導 / 台北市
為什麼月薪十萬的工作,會找不到人做?當現在的年輕一代,憂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的同時,臺灣卻面臨著技術人才短缺的事實,我們實際觀察到,很多技術領域的高手,現在想要找個徒弟,往往一兩年都找不到,像是做裝潢的泥水工,木工,鐵工,和水電工,都有缺工嚴重的現象,師傅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因為找不到人,老闆高薪聘請,一天的薪資甚至高達四五千塊,要月入十幾萬元,根本不成問題;另外,被稱作黑手行業的修車師傅,也擔憂後繼無人,還有,臺灣具有競爭力的精密機械產業中,一項關鍵技術「鏟花」的技術人才,也都相當缺乏,即便年薪百萬,還是人才缺缺,帶您一起來關心這樣的現況,將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
當年輕人擠在就業博覽會裡,拼命想要找個薪水好一點的工作,但你知道嗎,臺灣現在有很多行業,一個月收入五六萬以上,卻始終找不到年輕面孔。走進正在裝潢的屋子內,頭髮花白的陳師傅,61歲了,他是已經做四十多年的木工老師傅,現在還是每天跑工地,要找他做木工的人,得排隊等,他說不是他厲害,是木工師傅太缺了。
同一個團隊的李師傅,也快六十歲,還有這位,從國中畢業就學木工的高師傅,都超過五十五歲了,他們都大嘆,找不到年輕人來學做木工,等他們這一輩退休,以後還有誰會呢,的確會很吃香,像是裝潢達人何沛穎的團隊,平均找來的木工師傅,都是五十五歲到六十歲,四十五歲以下的師傅,幾乎沒有,老一輩的頂尖木工師傅,現在的日薪一天可以高達三千塊。
缺工的有很多,尤其是像他一樣的泥水工,現在更是少得可憐,他是53歲的李師傅,做這行三十年了,從基礎的攪拌水泥學起,到現在,他測量水平,黏貼磁磚的工夫,在業界很出名,他邊做邊說,像這種,通常得當學徒三年四個月,才能獨當一面的工作,根本找不到年輕一輩的要跟他學,台灣的泥水工有多缺,以前泥水工是按時間收費,如今卻開始有按件計酬的現象,例如,一個星期,三個人一起做一個案子,就能賺走30萬,一週進帳十萬,這可能連擁有高學歷的教授,都望塵莫及。
裝潢公會的理事長告訴我們,像是貼大理石的工人,一個月能賺十幾萬,也仍舊供不應求,61歲的陳師傅,是擁有甲級證照的水電師傅,他說這輩子從沒擔心會失業過,看著現在抱怨薪水只有22K的年輕人,感嘆,怎麼沒人要來這裡學,除了技術,就是需要體力,在臺灣,水電工普遍被認為是在做粗工,行業有老化現象。但根據勞委會調查,水電工平均薪資三萬七千八百元,比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兩萬六千元高出許多,可是看看現在,這些技術性的師傅,如果有像他這樣低於四十歲的,就算是超級少年仔。
跨站在三樓陽台,看起來讓人心驚膽跳的姿勢,鐵工師傅們全神貫注,緊握鐵窗,就怕有一點差錯,他是38歲的阿川哥,入行18年,小時候跟著爸爸學做鐵工,他永遠記得爸爸跟他講的那句話。阿川哥從鐵皮屋開始學做起,到現在有一個自己的團隊,專門接室內裝潢的案子,一個月收入五六萬,只是這項技術,現在要找像他一樣稍微年輕一點的師傅,恐怕越來越難了。
體力負荷太大,是年輕人拒絕踏進技術領域的原因嗎,做油漆工二十多年的林師傅說,他認為是要當學徒的這段養成期比較長,最少需要兩到三年,一開始的辛苦,讓年輕人怯步,各行各業都有它辛苦的地方,林師傅說,大家要著眼的,應該是長遠的未來,現在他最擔憂的,就是像他會的這種精細的烤漆工法,以後也沒人會了,因為技術斷層失傳,在臺灣,部分工法正慢慢消失。
以後機器替代的行業,就越來越多,每個家庭的裝潢都變得很像,就像日本,因為缺乏現場施作的工人,乾脆把整個房子的內裝,都用模具在工廠先鑄好,再把它直接裝進建築物裡,這是全臺灣普遍面臨的現象,技術領域的高手,想要找徒弟,往往找了一兩年都不見得找得到,我們走訪各技術領域,發現很多老師傅捧著技術想找徒弟,卻找不到。
來到修車廠,50歲的師傅蔡正義也告訴我們,臺灣就快要沒有所謂的黑手了,他說以往很忙的時候,一天同時有十多台車進廠,這幾年來,要找會修車的師傅難上加難,於是蔡正義把這項技術,交給兒子傳下去,22歲的蔡宇昇,從15歲,國中剛畢業,就開始天天鑽車底,練技術,汽車複雜度高,板金,引擎,電機,輪胎,通通要摸熟,至少要三四年,於是現在就算是唸汽修科的學生,也很少願意投入這行業。
技術人才凋零,對我們有什麼實質影響,不只裝潢會變更貴,修車、訂製衣服,工廠裡訂製模具,未來都可能出現付高價,品質卻反而降低的現象,有一項技術師傅的缺工,甚至會影響到臺灣出口產業的未來,這裡是臺中專門生產精密機械產業的工廠,正在工作的,叫做鏟花師傅,鏟花,就是工具機組裝過程中,有很多需要貼合的金屬平面,但機械加工出來的平面都有瑕疵,因此,就必須靠鏟花技術人員做人工切割這些誤差,工作時,就拿著一把銼刀,抵著腹部當施力點,微彎下腰,去鏟出一個個很淺的小凹槽,一整天,要不斷重複這動作。
站在機台兩側,40歲的資深鏟花師傅丁組長,正在帶新人,他說自己從高中畢業,就到工廠當鏟花學徒,一做20年,現在平均月薪十萬,但他說,這項技術的養成,完全要由老師傅指導新手,沒有任何學校培養,要靠現場實作累積經驗,不過廠房內,有個長相斯文的年輕人,就很引人注目,他是28歲的黃誌瑋,讀高職時期,就到精密機械廠實習做鏟花,當完兵後投入職場,現在的他,連同年終紅利,年收入近百萬,這是很多博碩士生,努力十年可能都還無法達到的待遇。
儘管鏟花是精密組裝中,很重要的一環,在歐美,鏟花師傅還被稱為是機械業中的藝術家,但工作單調,又急不得的性質,讓許多年輕人,很難捱過學習期,即便月薪高,還是缺口很大。以臺灣工具機產量估算,出口排全球第三,要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大概需要7000名鏟花人才,但目前還不到1500人,臺灣的各行業的技術人才,正面臨著斷層危機,其實,如同這些優秀師傅所顯現出來的,擁有一技之長,就能行遍天下,在憂慮未來的青年們,不見得要擠進看似光鮮亮麗的服務業、科技業,踏入有興趣的技術領域,學到的真功夫,就會是你在未來職場上,最大的優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