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已然恢復? FT:認知恐怕錯誤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的專欄,今(27)日要為大家解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社論。社論指出,雖然各國的經濟,似乎已經挺過疫情中最慘的一刻,但是大家不要太開心,因為第二第三波疫情,已經在全球許多地區,捲土重來。那麼人類應該如何看待,現在的經濟狀況呢,來聽聽丁學文的解說。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解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這一篇社論其實標題很有意思,它叫做壓住疫情經濟已經完全恢復,有可能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他為什麼這樣說,整個世界目前看起來,好像覺得疫情已經完全被搞定了,我們看到股票市場曾經下跌,但現在已經順利反彈,我們也看到透過疫苗的接種還有各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像其實整個疫情,確實已經得到充分的控制。

各國的央行還有FED也開始大量地撒錢,整個情況其實會讓很多人覺得說,雖然科技讓所謂的,包括跨國之間的傳染,透過所謂的人跟人的接觸,一度傷害我們,但是人的所謂機靈跟創造性,也讓疫情得到適當的控制。

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看到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叫外賣叫快遞很多人也習慣了。所謂視頻的會議來取代要進辦公室,所以人類的機靈跟創造性再一次適應了所謂疫情裡面,不得不的轉折,不過《倫敦金融時報》也提醒我們,其實在過去的經驗裡面,我們看到最有名的例子是德國,去年第三季第四季,德國因為疫情控制得很好,他提早開放,可是後來德國得到了第二波的反撲。我們也看到東歐,現在又陷入了所謂第三波疫情的打擊,所以其實會不會,我們有點過早樂觀,當然科技的發展還是讓我們有很多的突破。

最常講的是生化跟製藥的發明,我相信人類是很聰明的,現在我們還是要注意,我常常提到的,通貨膨脹到底會不會出現,因為以第一季的GDP來說,好像有點過熱,各國的央行,我相信現在都睡不好覺。總而言之,《倫敦金融時報》提醒我們,不要過早的過度樂觀,我們還是要提高警覺才能真正迎接疫情過後的完全復原。

以上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倫敦金融時報》社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