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個資法上路之後,對於人身詳細資料有所保護,但在司法這塊是不是存在了漏洞呢?台北一位王小姐向我們投訴,之前因為妨礙名譽糾紛,被告上法院,最後收到地檢署寄來的不起訴處分書,上頭包括告她的原告,以及其他相關的被告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碼,就連戶籍地址全都一覽無遺,沒有做任何的保護處理,擔心地址曝光,有可能被對方找上門挾怨報復。
拿到地檢署寄來的不起訴處分書,王小姐原本該鬆一口氣的心情,頓時又緊張了起來,因為上頭都是個人資料。身為被告的她,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連最私密的住家地址全都攤在眼前。
上頭藍色貼起來的地方,密密麻麻都是個資。被告、原告都能掌握到對方的詳細資料,真的很危險。因為上個月,苗栗鵝肉店老闆遭到人家尋仇,在家收到炸彈包裹,臉跟手都二度灼傷;還有嘉義中埔鄉代在家被黑衣男圍毆,血淋淋的例子。在法律糾紛的原告、被告,住家地址也這樣赤裸裸,讓人能不擔心嗎?
地檢署表示,露出個資是要撇除同名的人,已經行之有年,但律師認為,這也成了司法大漏洞,建議要露出個資,可以只寫路名,去掉巷號,身分證號也少去後兩碼,別讓起訴書成為有心人士方便尋仇的工具。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