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璽鈞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您對她的歷史了解嗎?華視自1971年10月31號創立開播,已經陪伴觀眾走過五十年的光陰,透過鏡頭也下這半世紀來,爭取自由、民主、人權的歷程,見證台灣從風雨飄搖到站穩國際的關鍵時刻。台灣走過艱困,在跌宕中創造經濟奇蹟,而公民意識覺醒、更內化於民心,成為台灣邁向自由國家的養分。透過珍貴的資料畫面,我們要帶大家重溫、台灣五十年來的歷史軌跡。首先政治篇,一起回到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的那一刻,來看孤立之島,如何重新站起?又如何為接下來、天翻地覆的自由改革掀開序幕,【看見台灣五十年】系列報導,一起深入了解。
聲明宣布完畢,率團參加聯合國大會的、外交部長周書楷步下講台,率代表團全員走出會場,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開啟了台灣外交政治,最艱困的時期。汪浩國際政治經濟專家說:「退出聯合國一個最重大的衝擊,就是原來蔣介石,對全世界一直宣稱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這樣一個說法,不被聯合國承認了,所以在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馬上發生的事情,就是世界上有更多的國家,轉變了外交承認,從這個中華民國,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程建人前外交部長(時任駐美國大使館祕書)說:「我們本來是坦白講,從頭到尾希望留在聯合國,後來是想盡各種辦法,甚至於雙重代表權的這個問題,都接受了嘛,我們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那一年十幾個國家就倒過去,有人開玩笑說外交部是斷交部,也有這樣講,但是有的時候是無可奈何,國際現實」。
中華民國退出共同創立、且加入26個年頭的聯合國,國際社會的合法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台灣邦交國數量更是迅速減少,面臨外交關係的風雲變色,國內局勢同樣動盪,1975年總統蔣中正逝世,反共復國時代形同畫下句點,由蔣經國接任掌權。
李筱峰歷史學家說:「台灣進入70年代,是一個新的階段,開始要更進一步地,爭取民主自由,從聯合國退出,所以面臨了一種外面的壓力,然後內部人要求改革,而一方面這個時候,台灣工商發展的結果,中小企業起來了,那個企業家起來之後,進一步經濟到了一個程度,進一步就要求民主化,但是你既然戒嚴,不能民主化怎麼辦,剛好選舉提供了,民主運動的一個場所」。
尚未民主化時期,執政的國民黨,利用龐大組織系統,操控地方自治,1977年許信良參選的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國民黨政府,被質疑作票,引爆在野黨外力量,和群眾反撲,示威者衝破戒嚴的藩籬,包圍中壢分局抗議,開啟爾後的街頭運動序幕。李筱峰歷史學家說:「這股力量就是因為,這個中壢事件爆發之後,剛促成民意的那個等於說高漲,所以然後這一群人,號稱黨外的一群人,就凝結成一個無形的政團,接下來的選舉,他們就以黨外這個名字,然後開始提名」。
中壢事件凝聚黨外人士的集體意志,共同反抗威權,推進民主步伐,但台灣在外交上,也再次面臨重大危機。
蔣經國(1979.12.16)時任總統說:「美匪決定,進一步地勾搭,建立所謂外交關係的消息,各位都已經知道了」。
新聞片段(1978年12月)說:「開國五千年,五族共一家,中華兒女最偉大」。
群眾齊聚街頭,高唱愛國歌曲,1978年12月27日,是台美宣布斷交後的第12天,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率領代表團來台談判。程建人前外交部長(時任駐美國大使館祕書)說:「美方宣布,正式地宣布,從來沒有正式告訴我們,這麼大的事情,你美國在斷交正式公布宣布之前,7小時告訴我們,而且蔣經國總統一再問,沒有改變的可能嗎,安克治說不可能,不但不可能,還說拜託你不要,比我們總統先對外透露」。
新聞片段(1978年)說:「在台美軍雖然因為中美的斷交,被迫撤離,但是他們對自由中國的政府,和人民的友誼,將永遠難以忘懷」。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宣布將在隔年1月1日,終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台灣關係法》取代,那一年的台灣風雨飄搖人心惶惶。汪浩國際政治經濟專家說:「對於台美斷交,或者是台灣退出聯合國,對於內政最大的影響,是國民黨政府的合法性問題,所以你只能回過來說,我代表的是台灣人民,而不是代表全中國人民,就是你要解決這個,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問題,你的主權來自於人民,你要通過選舉,贏得這個台灣的,這個兩千萬人民的支持,這個是造成台灣民主化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原因」。
姚嘉文前考試院院長(時任美麗島雜誌社發行人)說:「既然美國都不承認,你代表中國,你只有代表台灣,這個政府是台灣,所以聯合國的問題,老蔣死掉還有美國斷交,這三大因素造成,那時候整個氣氛,整個社會就翻滾出來」。
沸騰的民意如野火般爆發,各種社會運動勃興活躍,而1979年底的美麗島運動,成為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最關鍵時刻。新聞片段(1979.12.13)說:「我現在是在高雄市中山一路,和大同一路的交叉點上,那麼您現在所看到的這棟樓,在二樓上就是美麗島雜誌,高雄辦事處的所在地」。
1979年12月10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在高雄舉辦集會遊行,呼籲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卻引發激烈鎮壓事件,當時警備總部公布,涉案人數達156人,運動領袖施明德、黃信介、呂秀蓮、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林弘宣等8人,遭逮捕送軍事審判。
陳菊(2019.7.7)監察院長(時任美麗島雜誌社編輯委員)說:「我們當時擔心受怕,我們的家人還有等等,這一些的苦痛,都是沒有辦法恢復」。
施明德(2018.12.10)民進黨前主席(時任美麗島雜誌社總經理)說:「我一而再地奮鬥,一而再地面對死刑跟死囚,一年又一年,終於超過了四分之一的自己」。
呂秀蓮(2000.5.18)前副總統(時任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說:「在監牢裡,我以為全世界都忘掉我的時候,想不到還有那麼多的溫暖,那麼多的陽光,每天每夜給我祈禱,給我寫信」。
回憶起美麗島事件,蹲苦牢的那段日子,前副總統呂秀蓮激動落淚。而當時被捕入獄,美麗島雜誌創辦成員之一的姚嘉文,在事件發生40多年後,接受華視新聞專訪回顧當年。。
姚嘉文前考試院院長(時任美麗島雜誌社發行人)說:「美麗島雜誌那時候,就在推動改革運動,我們反抗獨裁政治軍事統治,一定要付出代價我們知道,我們也隨時有準備,可能什麼時候被抓,我們都有心理準備,我不會怕,我是反而煩惱不知道會關多久,但是說槍斃這事件,我一直不怕」。
李筱峰歷史學家說:「這個衝突我們事後知道,是去設計的,然後衝突之後就抓人,就是所謂的美麗島事件,那國民黨以為,我這一次的美麗島事件之後,我就把這些黨外,這些吵鬧的人,全部把你抓起來就沒事,哪知道政治跟算數不一樣,我們說算數,50減30剩下20,政治不是這樣,你50個人抓30個人,可能變成200人跑出來,所以不是算數問題,果然這場大逮捕之後,就需要大審判」。
新聞片段(1980.3.18)說:「處理高雄暴亂事件的法庭,馬上就要開始了,正式開始時間,是在今天清晨9點鐘,黃信介姚嘉文張俊宏施明德,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7名被告,在今天早上9點鐘,正式地進入了軍法第一法庭」。
1980年3月18日起,一連9天的美麗島軍法大審,政府在國際壓力下,破天荒公開審理過程,當時被抓的黨外人士,當庭倡議改革理念,意外讓民主的種子遍灑台灣。呂秀蓮(2014.12.10)前副總統(時任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說:「美麗島所彰顯的,是一種台灣人的精神,它是在黑暗的時候,要點做微亮光的一種價值,它也是對抗不公不義的,一種道德跟勇氣」。
李筱峰歷史學家說:「呂秀蓮這些高級知識份子,他們在法庭上是侃侃而談,談的不是當天怎麼拿火把在打,在跟警察衝突,不是談這個,他談台灣的前途,所以這樣一來,等於是給全民的一個政治教育,所以很多人因此而覺醒」。
4月判決出爐,黃信介處有期徒刑14年,施明德因為假釋再犯,所以處無期徒刑。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各處有期徒刑12年,但鐵牢關不住自由之火,反倒掀起民主浪潮。姚嘉文前考試院院長(時任美麗島雜誌社發行人)說:「這是一個爆發點,台灣社會已經忍耐很久,對這個戒嚴的抵抗,對國會那種的討厭,這對總統直選的期待,這些都是,積壓很久的通通爆發出來,我們關進去以後,你看接著就是519解除戒嚴,那個人很多,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民進黨成立了,這是一個一個接著來,蔣經國也沒有辦法鎮壓」。
蘇貞昌(2019.7.7)行政院院長(時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說:「到今天我都還清楚地記得,菊姐那個時候,面對唯一的死刑不憂不懼,也就是那種力量,讓我們那群年輕律師,敢在那肅殺的軍事法庭上,告訴軍法官們,他們沒有叛亂不能亂判,否則人民會用選票,另作審判」。
美麗島運動,劃破自二二八白色恐怖以來,30多年高壓下的寂靜,1年後受難者家屬和辯護律師,紛紛投入選舉,登上政治舞台,像是蘇貞昌、謝長廷、尤清,還有黃信介的辯護律師陳水扁,更是在21年後,當選台灣總統。這一波本土力量的,被視為是一波衝撞專制的大動盪,只是當時蔣家威權政治,尚未瓦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