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走向自由 民主深化台灣 (下)|看見台灣五十年|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2000年,台灣的總統選舉、首次出現政黨輪替,執政超過半世紀的國民黨交出政權。此後20年,台灣更和平締造了第二次與第三次的政黨輪替,人民當家的意識,逐漸深化在台灣人心中,民眾也更勇敢發聲、透過選票檢視執政者的作為。如今、一場COVID-19疫情,也讓世界看到台灣,長久以來的外交困境、終見曙光。台灣邁向民主的道路,走得迂迴曲折,也讓人更加珍惜。

陳水扁(2000.5.20)時任總統說:「公元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是個人的勝利,或政黨的勝利,而是人民的勝利,民主的勝利」,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和呂秀蓮當選台灣第10任總統副總統,民進黨取得中央政權,結束國民黨在台灣,超過近半世紀的一黨專政,打開台灣政黨輪替的民主新頁。

呂秀蓮前副總統說:「五十年執政的國民黨下野,所以政黨輪替,第二個陳水扁一開始就覺得,要找一位女性搭檔,那麼他找到我,所以還有一個就是兩性共治,全世界非常肯定的,因為我們沒有流血,我們完全和平,完全履行而且合法」。

任期內陳水扁完成第七次修憲,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外交方面採用「全民外交」和「南向政策」。2004年陳水扁連任總統,卻爆發國務機要費案,親信及家人,也涉入諸多弊案。新聞片段(2006年)說:「陳水扁下台」。

前立法委員施明德,發起倒扁運動,2006年9月9日起,數十萬人穿著紅衣湧上街頭,要求陳水扁下台,後續行動人數屢破紀錄,顯現民眾對執政當局的不滿。簡錫堦時任倒扁成員說:「我跟陳水扁的關係是滿密切的,他選市長選總統,我都當他選舉的那個策略小組,可是倒扁我也出來,那個時候剛好民怨高漲,認為總統的家人貪污,對台灣的民主政治其實,是很嚴重的傷害,我們這次一定要成功,一定要阿扁下台對不對」。

昔日戰友卻成了反貪倒扁成員,簡錫堦擔任運動副總指揮,希望透過「非暴力抗爭」,提倡清廉政治。簡錫堦時任倒扁成員說:「雖然說倒扁運動沒有真的成功,沒有真的阿扁下來,但是它也是一個對政治人物,連貴為總統,人民都可以對你這樣的挑戰,現任總統下來馬上關,其實也是一個教訓,所以你不要認為說,我的權高位重,所以我可以為所欲為,會有這樣的想法的人,這次運動就可能帶來警惕」。

薛化元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說:「(倒扁運動)它也許也給了,台灣社會更多,一個反省的空間,假如這只是,說對執政不滿的批判,我覺得在一個民主社會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你強度希望到,透過這樣群眾運動,讓一個合法選出來的政府被推翻,這個是另外一件事情」。

馬英九(2008.3.22)時任總統說:「人民的聲音我們聽見了,我們心裡面了解到,這是一個重大責任的承擔」。

2008年馬英九高票當選、台灣第12任總統,實現二次和平政黨輪替,2012年馬英九連任成功,對外立場馬政府實行「活路外交」,且提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趙建民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說:「雖然對方不會公開,呼應你所謂一中各表,對方不可能呼應,可是他沒有反對,他不會去反對這就可以了,因此在馬總統時期,就在這樣一個模糊,就這個政治基礎模糊表述之上,可以取得相對地穩定,那簽署了23個協議」。

馬英九任內兩岸互動交流,達到最高峰,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史稱「馬習會」,這是66年來、兩岸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談,但其對中政策,是否影響了台灣的主體性,引發社會質疑。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說:「北京方面當然希望能夠利用,不管是自身的實力,兩岸經貿互動的交流,跟自身的籌碼,能夠影響台灣的民主,希望能夠分化台灣,影響台灣的民心跟士氣,但是我覺得說台灣方面,其實民主政治當中,只要能夠做好一個比較好的深化,民主政治當中其實它,有一套所謂的機制,可以來自我完善,外界也不用過度地憂慮」。

抗議立法委員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黑箱作業!2014年3月18日,400多名大學生和公民團體成員,衝進立法院議場,這是台灣史上、第一個占領國會行動,被稱為「三一八學運」,也因為民眾聲援,將向日葵送進議場,又名為「太陽花學運」。林飛帆時任太陽花學運學生代表說:「這二三十年過去之後,其實我們的制度上的,一些缺陷跟弊病,藍綠兩黨的這個,壁壘分明的對立的情境,甚至它慢慢被宰制成是一個,建制政治的型態,藍綠兩黨的這個,壁壘分明的對立的情境,確實創造了一些新的問題,我覺得2014年就是一個,我們去反省這樣的瓶頸,我們如何面對,台灣的民主怎麼樣,走到下一個階段的,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鄭文燦桃園市市長(野百合學運成員)說:「每個學運的歷史脈絡是不同的,但是精神上是一致的,年輕的世代對台灣更認同,對民主更堅定,我想這也不會走回頭路」。

1990年野百合的種子,播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帶來台灣民主的春天,經過多年淬鍊,養成人民身上民主自由的基因,而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再次出關播種,喚醒年輕世代的公民自覺,台灣意識的凝聚,更成為力量,讓良善堅韌的福爾摩沙走入國際。新聞片段(2020年)說:「TAIWAN CAN HELP,TAIWAN CAN HELP,AND TAIWAN IS HELPING」。

蔡英文(2020.4.1)說:「不只是TAIWAN CAN HELP,更是TAIWAN IS HELPING,我們更要展現,在面對全球疫情的挑戰下,台灣是世界聯手防疫,不可或缺的一員」,2020年COVID-19疫情襲捲全球,台灣捐贈醫療物資,貢獻防疫能量,實踐總統蔡英文主張的「踏實外交」,加上美中關係變化,國際社會開始向台灣招手。

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說:「雖然北京方面,一直把台灣方面,TAIWAN CAN HELP,當成是一個以疫謀獨,但是其實做一個,國際社會的人道的一分子,本來就是應該積極來進行,對國際社會的援助,用比較少的政治的制約,用比較多的人道,跟防疫的考量,這個議題當然在國際社會,也能夠得到認可跟接受」。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說:「確實很多國家現在幫我們,可是他幫忙都是有限度的,現在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台灣跟中共翻臉,包括美國在內,我們要瞭解這個現實,然後好好處理到,處理我們的國際關係好好處理,我們才會認真處理兩岸關係」。

半世紀前、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外交局勢風雨飄搖,國家卻也因此,從戒嚴閉鎖,打開一扇窗與世界接軌,一步步成為國際社會重要夥伴。記住歷史珍惜民主,走過五十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堅毅守護著台灣價值,繼續昂首向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