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變壞了

曾萬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從安非他命氾濫校園,到最近一連串震驚社會的綁架勒贖事件,不難發現做父母的,似乎總是要等到孩子闖出了大禍,才發現孩子原來已經變壞了,究竟在孩子剛開始產生偏差行為的時候,有沒有跡象可循呢?一但發現了孩子的偏差行為,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這是時下青少年流行的一首偶像歌曲,如果您的孩子也這麼跟你說,「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您可得小心了,因為孩子一但有這種偏差的觀念,也可能隨時會有偏差的行為產生。常見的青少年偏差行為包括:竊盜、攜帶刀械、鬥毆、吸毒、逃學、逃家、勒索,以及閱讀不良書刊等,專門研究青少年問題的周震歐教授指出,偏差行為發生之前,多少都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家長只要小心的觀察,細心疏導,對於孩子都會有幫助。

  其他的癥候還包括了,像是情緒態度習慣的突然改變,早起晚睡、不回家吃飯、講電話不希望別人聽到,和家長或是朋友相處不融洽,學業成績低落等等,家長不難從這些小細節看出,孩子是不是真的變壞了,不過知道孩子有沒有偏差行為是一回事,能不能幫助孩子走回正途,才是家長最頭痛的問題,這位張太太就是一個希敗的例子,她的孩子染上毒癮,剛被法庭收押,半年來的努力全部付諸流水。

  對於張太太來說,孩子是她的希望,可是孩子卻傷透了她的心,好好一個孩子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她的無奈和心酸,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夠體會的。張太太說,翻孩子的書包是不尊重孩子,但卻是了解孩子狀況的一個方式,她就是從孩子的信件裡,發現他染上毒癮,周震歐教授也表示,父母應該主動抽空多和孩子做雙向的溝通,讓孩子說出心裡的話,對孩子的要求也要合理,子女的發育狀況以及心裡,也要注意,同時應該多陪孩子參加一些活動,這樣多少可以減少偏差行為的發生,甚至可以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而一旦發現孩子行為異常,也不要太大驚小怪,或是怒罵、毆打孩子,因為這樣會產生反效果,而家庭的美滿與否,對於孩子的影響最大。

  專欄作家陳艾妮女士認為,今天社會的偏差環境,使得青少年產少偏差的觀念,和偏差的價值觀,才會導致青少年行為的偏差。例如媒體過度的強調成功案例,而不說明成功的歷程,社會過度強調中性化,使得男女的性別角色混淆,而家庭關係、人與人相互之間的尊重、禮貌,也因為強勢媒體的誤導,在現今的社會中,逐漸的消失了。

  在這樣一個忙碌而又複雜的工商業社會,家庭是整個社會秩序的最後防線,許多關心孩子的家長,還是會抽空和孩子相處,甚至接送孩子上下學,隨時和學校保持聯繫。

  或許是天下父母心吧!僅管張太太曾經對於孩子失望,曾經打算放棄這個孩子,最後她還是決定繼續幫助孩子走出毒品的陰影。太陽就快下山了,此刻不知道有多少的孩子,正打算今天不回家,在外面鬼混,說不定孩子一時糊塗,就在這一夜之間走上歧途,使他們無法正常的面對明天的世界,做家長的,您可曾想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