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雅 徐靖壹 報導 / 台中市
台灣真是販毒、吸毒者的天堂嗎?最近警方破獲一連串,以未成年學生為藥頭的販毒集團,甚至還有以毒品控制少女的賣淫集團,顯示毒品氾濫、販毒吸毒年輕化的程度,愈來愈嚴重。暑假到了,節目一開始封面故事,要探討這個侵蝕青少年人生的毒害問題。根據法務部的統計,台灣地區保守估計,吸毒和販毒人數,超過二十五萬人,換句話說,每一百人當中,至少有一個人吸毒,而且有六成是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如果以金錢來計算,台灣每天吃掉的毒品,超過十億元;更值得警惕的是,去年警方查獲的校園販毒事件,比前一年增加了1.13倍倍,吸毒年齡甚至已經下降到國小學童,由於毒品再犯率高達八、九成以上,許多毒品犯出獄後,很容易再次沉淪。華視新聞雜誌找到這位歷經三十年毒癮後重生的人,他叫李當選,從三進三出監獄的毒品犯,變成了反毒先鋒,還幫助上百位更生人戒毒成功。
大街上,一名男子拔腿狂奔,後面十多位學生拿著棍棒追打,就像電影古惑仔的情節,這群未成年的學生如此兇狠,真正原因,是被黑道用毒品控制,要他們暴力討債。
二十三歲的高職女學生莎莎,被抓時用手遮住漂亮的臉蛋,她因為到酒店兼差陪酒,染上毒品,被販毒集團強迫她把毒帶進學校賣給同學。
這是一群高中學生下課後聚集在住家客廳,集體吸毒,有人吸到茫茫然,倒在沙發,還把吸毒照片po上網。高雄的高職學校,被警方查出夜校生集體吸毒,一班四十位同學裡,有三十位染毒,華視新聞實際到校園問,女學生說,平常學校裡就會有吸毒學生來兜售毒品。這些事件證明,毒品成為非法集團脅迫青少年的工具,也正四面八方地向校園滲透。
他是剛從高職畢業兩年的小洪,跟我們描述以前在學校時,毒品氾濫的離譜程度,尤其是,許多女孩覺得以性換毒,沒什麼大不了,價值觀嚴重扭曲。
販毒集團以未成年少年當藥頭,還有賣淫集團用毒品控制少女,以及黑幫份子吸收學生販毒討債的案件來看,校園被染毒染黑,以及吸毒人口遽增的變化,不得不令人擔憂。
根據法務部的統計資料,台灣地區保守估計,吸毒和販毒人數,超過二十五萬人,換句話說,每一百人當中,至少有一人吸毒,數量相當驚人,而且有六成是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警方查獲的校園販毒事件,更是年年增加,去年比前年增加了113%,有學者研究調查,毒品查獲量,每年都增加一百公斤以上,以金錢來計算,台灣每天吃掉的毒品超過十億元。這些數據,都讓曾沉迷在毒品將近三十年的李當選,特別有感觸。
他是六十歲的李當選,直到現在講起年少輕狂時的吸毒過往,眼神中還是充滿悔意,出生在經商的家庭,身為長子,從小爸媽對他管教嚴厲,不懂事的叛逆心態,被引誘走上吸毒之路,在當兵完結婚後,獨生女剛出生,才二十三歲就踏進了吸毒人生。
第一次入獄被關一年七個月,出來後,躲不過毒品誘惑,那一天,他騎機車帶著五歲女兒出去,之後又進了監獄。第二次出獄後,他有心遠離毒品,爸爸媽媽還送他到日本、韓國和加拿大的醫院戒毒,從國外回來後,他依舊被毒品牽著走,三十八歲那年,他第三次入獄,出來之後,覺得人生灰暗,想法更偏激。四十四歲那年,他弄到自己全身是病,想徹底結束人生。
那次之後,他偶然機會到了花蓮的戒毒村,重生為基督徒,才漸漸脫離被毒品控制的人生,他說戒毒是漫長的過程,生理的毒癮容易戒,心癮才是曾經吸毒的人,最難抵擋的。
五十歲時,他再度找到真愛,與身旁的牧師太太攜手共度後半生,也從三進三出的毒品犯,變成了台中大肚山上的反毒先鋒,每個禮拜都開車到台中監獄和戒治所,分享他那段不懂事的人生。面對台下幾十個面貌黝黑,或是因戒毒而發福的毒品犯,進行一個半小時的演講,說學逗唱樣樣都來,用毒品犯能了解的俗語和心態,去面對面的溝通,常常是一句話就命中要害,全場鴉雀無聲。
用最淺白的方式,告訴獄中人如何擺脫毒癮,在台灣監獄裡,有三分之一都是毒品犯,而且出獄後的再犯率高達八、九成,就是太了解毒品犯出來之後,跟社會銜接不上,容易再走回頭路的問題,於是跟太太也全心投入中途之家,雖然過程中曾經很受挫,不過李當選想到自己也是沒被家人社會放棄,才能再走回正途,靠著信仰繼續堅持下去,因為讓他們成功救回的人也很多。
他是四十四歲的阿祥,在毒海沉淪二十年,直到跟李當選接觸後,在中途之家找回自信和打爵士鼓的興趣。還有他,三十六歲的阿堯,從十幾歲就成了中輟生吸毒,二十多年來,不曉得進出監獄多少次,早就被家人遺棄,但現在他不覺得自己是邊緣人,在這兒學寫字、讀聖經,一切都不一樣了。
兩夫妻十二年來,協助過一百多位女性受刑人戒毒成功,她是二井四歲的小琳,三個月前,她吸毒吸到體重只剩三十公斤,出門還得包尿布。原本快被放棄的小琳,被拉到這裡,學煮菜、學唱歌,看到我們,還開心地說出她未來的計畫。
這是早被家人放棄的阿真,成功戒毒後,在李當選夫婦當忙下,接手管理洗衣店,靠雙手養活自己,這也是曾經醉生夢死的她,想也想不到的改變。還有她,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混血兒小薇,曾以為吸毒已經讓自己走到人生盡頭,現在她讀完神學院,還準備回到教會當志工回饋。
用信仰幫人,成功打造中途更生機制,李當選為了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家裡還像個小型的戒煙毒圖書館,他的心態只有一個。用另一種方式,幫助毒品犯重生,在反毒網路中,李當選貢獻一己之力,用自己當借鏡,拉回迷途的羔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