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華爾街日報》1月5日獨家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試圖讓馬雲分享他旗下龐大的金融科技事業所收集到的消費者信用資料。
消息人士表示,當局提出兩個選項: 一個是要求螞蟻集團將資料轉移給中國人民銀行運營的全國性信用系統,另一個則是要求螞蟻集團分享數據給央行實際掌控的信用評等公司。
該消息人士表示,雖然螞蟻集團和中國其他七個數據公司都一樣是該信用評等公司的股東,螞蟻卻從未交出數據。
《華爾街日報》報導,監管機構認為螞蟻金服通過從支付寶等應用程序獲取的大量個人數據,對小貸公司甚至大銀行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在中國,支付寶有10億名使用者,累積大量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借貸行為與貸款記錄資料。
憑借這些資料,螞蟻已經從大約100家商業銀行取得大部分資金,也已經向5億人發放了貸款。這種安排讓銀行承擔了借款人倒賬的大部分風險,而作為中間人的螞蟻集團卻將利潤收入囊中。
雖然這種商業模式對公司有利,但也已經證實對國家金融系統有害,因此現在中國政府希望扭轉這種商業模式。《華爾街日報》引述熟悉監管機構政策的消息人士透露,政府想要限制螞蟻集團以銀行角色放款,也計劃打破該公司對消費者數據的壟斷。
馬雲始終拒絕分享數據
多年來,以央行為首的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一直試圖效仿美國Fair Isaac Corp.所創建的FICO評分,在中國建立一個讓放款人更能評估借款人信用的評分系統,借此擴大公司和個人的融資渠道。這也是政府近日推動「數字治理」(digital governance)的政策一環-利用數據和科技加強對社會和經濟的控制力。
然而,馬雲多年來卻都拒絕配合政府。作為中國「創新」的代名詞,馬雲雖在過去多年利用公司搜集的數據協助當局打擊罪犯、讓異議者噤聲,甚至利用追蹤聯絡人的功能協助當局控制新冠疫情,馬雲卻始終拒絕讓監管機構取得更多螞蟻集團掌握的個人信用數據。
中國人民銀行也推出了個人信用評級的公司「百行征信」,控股股東是由央行監管的國家互聯網金融協會。該公司還邀請馬雲的螞蟻、以及旗下擁有微信的騰訊和其他六家公司成為百行征信的小股東。
當局的最初想法是,讓螞蟻等公司分享他們用戶的信用資料,開放給全國的金融機構訪問。早在人民銀行推出百行征信的三年前,螞蟻集團就在2015年創建了自己的信用評分系統「芝麻信用」,協助沒有在其他地方建立信用資料的個人或小商家進行評級。
但是中國官員們與顧問說他們的計劃失敗了: 螞蟻集團以維持市場競爭力為由,拒絕貢獻數據。隨後芝麻信用的規模又再度擴張,甚至用手機充電器、腳踏車、汽車等物品獎勵信用評等優良的使用者。
馬雲下落不明
據中國知情官員透露,馬雲去年10月底公開抨擊中國金融監管政策一事激怒了領導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親自出面叫停螞蟻集團的IPO計劃。消息傳出馬雲在事後被監管機構約談時,提出只要國家需要,「政府可以拿走螞蟻集團的任何部份」。12月,央行為螞蟻集團制訂了整改計劃,當中要求螞蟻必須獲得個人信貸業務的所有牌照。
馬雲在去年10月底出席論壇痛批監管當局後,就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引起各界懷疑馬雲「被失蹤」。1月5日美國媒體CNBC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馬雲只是保持低調,沒有「被失蹤」。螞蟻集團近幾周縮減了業務,降低部份借款人的信用額度、也移除了某些監管者不支持的線上商品。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張慈 (綜合報道)
新聞來源:德國之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