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教育部實在不必要替可能退場的學校掩護,應減少各種行政干預,讓各學真實的自主管理,依市場機制來決定存活,或許這樣的開放競爭,才是提升教學品質之道。
面對少子化的學生來源短少,若干大學面臨退場,依教育部估算10年內約有2萬名教師失業,因而衍生出流浪教師問題;對此,教育部終於鬆口,105學年度起,大專校院生師比將從32降至27、日間學制從25降至23、研究所從12降至10。
生師比調降,最直接影響的是學校人事費用增加。以學生數3200人的學校為例,生師比依現有32比例下,學校聘用專任教師的底限是100人;105學年度起,生師比降為27以後,學校該聘用專任教師就得增至118.5,至少增加18.5人的人事費用。
而且新制是被規定,在明年4月30日各校提報招生規畫時,各校新的生師比,要符合新標準,否則會面臨教育部的減招或扣獎補助處分。
讓若干學校不服的是,雖可以在明年4月30日前增加教師員額,可是各校學雜費調整計畫,卻遲至明年5月底才能提出,而且不一定被核可,在沒有穩定財源下,增加人事費用,是讓學校經營面臨誰來埋單困境。
過去在生師比32情況下,若干學校對於增聘專任教師意願不高,常以3名兼任老師替代1名專任教師的取巧作法,來省下寒、暑假及年終獎金約5個月薪水。依見況來看新制實施的第1年,除了公立學校以外,類似取巧手段絕不在少數。
讓各界更憂慮的是,此番調降生師比同時,教育部也釋出「目前有3所大學、7所技職科大接受轉型退場輔導。」這些學校目前沒有被公布名單,但10所學校至少有千名教師受影響,教師這個飯碗恐有隨時砸鍋疑慮。
儘管教育部仍把提高生師比的動作,強調是為了提升教學品質,且要求各校需從專案經費、校務基金或私校自籌。但不能否認的是,此舉仍是唱高調的說詞罷了。
因而教育部實在不必要替可能退場的學校掩護,應減少各種行政干預,讓各學真實的自主管理,依市場機制來決定存活,或許這樣的開放競爭,才是提升教學品質之道。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