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日陰雨裡,小巷弄轉角透著微黃燈光,懷舊的木門與窗櫺在紅燈籠的映照下,為民國40年的老公寓帶來20年代的上海風華。
轉開木門上的舊把手,映入眼簾的是華麗沙發還有木吧檯飄出的咖啡香,從巷弄轉進咖啡店,讓人彷彿從林青霞公寓穿越到阮玲玉酒吧。位在浦城街的秘氏咖啡,歷經茶藝店、書店和髮廊,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攜手打造。
店長阿俊:「很想找回以前喝咖啡的那種味道,其實它就是一個文化交集的地方,可能來自本地的文化,還有外來的文化的交集。其實在台灣也是經歷許多不同文化的融合,我們把它設計成上海的樣貌,因為上海就是有很多不同文化融合聚集在一起,所以你會看到外面是中式的窗櫺,進來卻是西式、法式的優雅慵懶風格。它本身是一種衝突,卻又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店內設計運用巧思,讓每個空間都自成一格,門邊的作家席可以看著街景沉思寫作,窗邊的情人座適合約會聚會、對坐談心,而獨立的秘密髮廊區,可拉起拉簾與外隔絕,每一區擁有獨特的情調,也帶給人不同的故事和想像。
店長阿俊指出,當初在日本時代,也就是台灣的20、30年代,在大稻埕開始有咖啡室這樣的文化,這部分是可以跟台灣人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很多長輩的記憶裡面,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曾經有一次,有三個女兒特別邀她們90歲的爸爸來這邊,請她爸爸喝咖啡,慢慢地去懷念以前喝咖啡的那種感動。
在吧檯內手沖咖啡,阿俊像個故事收集者,煮著一杯杯的咖啡、聽著一個個的故事,在秘氏咖啡裡保存著每個人心中曾擁有的感動。
新聞來源:滔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