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光交融 《潘朵拉幻象》打破感官認知

聲光交融 《潘朵拉幻象》打破感官認知 | 華視新聞

陳嘉怡  / 台北市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木琴聲雜揉電子音樂從後方傳來,四周的牆面也隨著現場跳動的音樂節拍,發射出絢爛的影像。沉浸式展演《潘朵拉幻象》於9月24日至27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打擊樂團隊以擊樂表演結合電子音樂、劇場藝術與數位影像,建構一個感官錯置的科技世界,審視自我意識與科技的關係。

有別於傳統音樂會的鏡框式表演,策展人、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學生謝賢德表示,《潘朵拉幻象》以16顆多聲道喇叭環繞展演空間,並結合三面環場的多媒體藝術牆,創造360度環繞的沉浸式場域,讓各種聲響與影像在空間中交疊、穿插並產生共鳴。他說:「沉浸式的聲場效果,能打破一般人的常理認知。」當觀眾緊盯前方的擊樂表演時,樂器並未發出聲響,而是從四面八方傳來,造成觀眾視覺與聽覺的衝突。

謝賢德認為,音樂不僅止於演奏音符,它能創造出一種嶄新的姿態,再與觀眾的感官共存。他說:「我希望藉由數位聲音科技,創造出打擊樂與電子音樂在聲音表現上新的可能性。」因此,音符透過電腦計算再重新組合後,觀眾會聽見兩種不同的聲音質地,包括麥克風收攏後重新分配的打擊樂聲,以及音效合成器轉化的電子音樂。最後,這兩種聲音再被電腦程式傳送至指定的喇叭,製造聲音的延遲與幻聽效果。

展演透過絢爛的光影幻象與環繞音響效果,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潘朵拉的盒子。 圖/蕭景馨提供

除創造傳統打擊樂的其他可能性,謝賢德也想透過擊樂與電子音樂反覆交融,探討自我意識與科技訊息對話的過程。同時,他的團隊也利用即時投影配合現場聲音,呈現無限串流的雲端世界。他形容,這會讓觀眾的感官彷彿開啟潘朵拉的盒子,不停遊走在科技世界的虛幻與現實之間。

「當音樂暫歇時,就需要刺激觀眾的視覺。」導演、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的蕭景馨說。他在曲目交替的空隙,設計舞者走位與肢體動作,串連聲音與影像。因此,觀眾能將目光聚焦在舞者身上,等待下一段音樂表演。

民眾可以在表演開始前,敲擊鼓面或朝麥可風發聲,體驗多聲道聲響裝置。 圖/陳嘉怡攝

因沉浸式表演沒有固定的觀看方向,觀眾可以自由選擇或站、或坐,讓展演空間的每一處都可以是表演舞台的延伸。觀眾李庭葶說:「這樣的演出形式不像一般音樂會規定嚴格,比較沒有距離感,因此能無拘無束地享受音樂。」主修古典音樂的觀眾葉家華則表示,這樣的實驗音樂掙脫傳統樂理的束縛,使創作者更能發揮聲音最純粹的樣態。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