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辰、林威欣 / 新北市
在石門有這麼一個被大山所環抱的山谷,放眼望去便是綿延不絕的梯田美景,層層石砌而成的百年梯田和水渠交織,構成了嵩山社區最美麗的風景,但隨著農村人口老化,百年梯田也面臨休耕的危機,而在社區老農們齊心努力下,用百年梯田所種植的「千歲米」,造就嵩山社區的米鄉傳奇。
沿襲著先人開墾的智慧,用陽明山的火山岩砌成的百年梯田,是嵩山社區特有的美景,在機器尚未發展的年代裡,百年梯田以三塊石頭為一組,看似亂無章法但卻又帶有規則,倚靠人工一塊塊砌製而成,而這使用傳統工法堆砌而成的百年梯田更是全台唯一。
群山環抱的嵩山社區,早年是個以務農為生的農村,但隨著工商產業的發展,人口不斷向都市流失,被留下的是懷有思鄉之情的老農們,還有多達一百二十甲的水梯農田,當社區沒有足夠的人力也沒有足夠的體力耕種時,一座座壯麗的水梯田因此被迫休耕長達二十年的時光,農村的光景也不復在。
社區的居民們不忍先民之業面臨二十年的荒蕪,決心突破窘境,讓梯田復耕,推動陸化水梯田,引進尖山湖水圳的水源蓄水,做好環境維護,再造百年梯田的富麗景觀,而嵩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江榮川也在二O一O年時帶領社區內的老農們推動農村再生計畫,江榮川說:「計畫的第一步,就是種植越光米。」
早年的嵩山社區曾是台灣重要的米倉之一,加上海拔三百公尺的地理優勢,是日本越光米最佳的孕育之地,水梯田整復完畢後,在農委會農村再生班老師陳水良的協助下,為嵩山社區引進了五十台斤的秧苗播種,以無毒耕作的方式,種下了嵩山社區睽違已久的第一批稻作。
嵩山社區的老農們遵照傳統古法種植越光米的秧苗,從春耕到秋收,不依靠任何機器輔佐,全人工的方式耕種,而曬稻的方式也仿效日本「倒曬」的手法,將一綑綑的稻米倒掛在竹竿上,讓稻梗的水分、養分和甜份可以回流稻穗,讓越光米更香、更Q、更好吃。
江榮川表示,這些越光米都是由年事七十以上的十多位老農們種植而成,因此嵩山社區所產的越光米也稱為「千歲米」,由於人力和梯田仍有限,每年只能產製二千至三千斤的千歲米,但至今千歲米的銷售已經推動第四年,年年搶購一空,而千歲米的成功,也成了嵩山社區農村再生的轉捩點。
繼千歲米的銷售奇蹟,嵩山社區更發展了農村體驗的活動,社區內的老農們倚靠自身長年的經驗,化做田地中的導師,教導遊客如何插秧、收割,還有手作米苔目、七夕粿等道地的米食DIY,帶領遊客體驗一日農夫的生活,嵩山社區農事班班長許坤地笑著說:「很多小朋友來體驗之後,才真正知道農夫的辛苦。」也藉由這些體驗課程,倡導珍惜食物的觀念,滿懷感恩的精神播種。
隨著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農民不再使用藥劑除去梯田上的雜草,水梯田稀有的水生植物、青蛙、蜻蜓等等也回來了,在未來,許坤地表示希望可以將百年梯田結合附近的青山步道、尖山湖步道以及土地公嶺步道,整合成一個大型的生態產業園區,讓更多人看見社區內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也讓這個原本人跡罕見的老化農村再度復甦。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嵩山老農齊種千歲米 再現百年梯田風華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