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 20:01

打造台灣果醬 釀造台灣好味道

打造台灣果醬 釀造台灣好味道 | 華視新聞

李翊寧、陳欣怡  / 基隆市

玻璃罐散發出金黃剔透的色澤,打開瓶蓋,蘋果的香氣撲鼻而來,從果醬原料到製作工法,全出自賴榮騏的雙手。

果醬痴人 保存台灣水果好味道

賴榮騏原本從事電子喇叭產業長達十七年,後來因為耳朵中風,顧及健康和家庭因素,也察覺到電子業在台灣的榮景不在,四十六歲那年他辭去了工作,二O一O年他毅然決然與妻子潘姝眉創業,期望打造屬於台灣品牌的果醬王國。

「台灣還有什麼產業可以長期發展?可以讓全世界看見台灣?這是賴榮騏離開電子喇叭產業後的疑問。

賴榮騏過去待在電子業時,經常到國外出差,他跑遍了許多國家,品嘗了當地的水果,他說:「橘子只有酸,沒有香氣和甜味;梨子空有外形,能跟台灣的高接梨比嗎?」這讓他更加思念台灣,思念台灣的水果,賴榮騏想著若是台灣的水果能夠銷到全世界,讓全球都能品嘗到如此具有風味的水果,這是多麼引以為傲的事!

受限於各國的農產政策,當地的水果都有保護政策,台灣的水果要外銷到全世界有絕對的難度,但是農產加工業沒有這個限制,從小愛吃果醬的賴榮騏決定著手農產加工,將台灣的水果製作成一支支果醬。

賴榮騏說:「在百貨公司裡看到的果醬,完全沒有台灣的品牌,幾乎都是從歐洲、日本、韓國進口,台灣明明是水果大國,卻幾乎看不見半瓶來自台灣出產,台灣的水果風味佳、酸甜度優,但為什麼我們要跟外國人買果醬?」賴榮騏下定決定打造屬於台灣品牌的果醬。

果醬痴人賴榮騏介紹每一支果醬作品。 李翊寧/攝影

色香味俱全 重現台灣水果美好風味

賴榮騏以前到歐洲工作出差,在法國當地吃到很好吃的手工果醬,當時透過當地朋友介紹認識並初步了解果醬製作方法,並在當地花時間學習,他能製作出一支支水果果醬,是憑著當時了解的基礎,加上後來自己的鑽研,依循各種不同的水果特性而打造專屬風味的果醬。

果醬要依水果的特性來進行前製加工糖漬及熬煮,前製加工約要一到三天,例如草莓,芒果,水蜜桃就要3天,其他約一到二天不等,主要是要讓水果本身的酵素活化,但熬煮就不能太久及溫度不能太高,每個步驟都非常重要。賴榮騏最引以為傲的蘋果果醬,是他經歷最多次失敗,最後終於成功的作品,蘋果果醬的製作最為困難的地方在於要不能讓水果氧化褐變,這款果醬經過約十次調整,要考慮水果切法及煮溫及時間的調配。

從屏東潮州的洋蔥、南投埔里的白木耳、台中福壽山的蜜蘋果,一年四季生產的番茄、鳳梨 ,以及量產的柳丁、紫地瓜… …賴榮騏花了兩年的時間研發及改良果醬,一共打造出三十支果醬,原料都是他用心找尋在地友善工作的小農,使用各地特色的水果製作。

每一支果醬從色澤、香氣到口感都保有原本水果的樣貌,品嘗過老闆手工果醬的顧客李小姐說:「這口感就像現切的蘋果、現切的橘子,樹上摘下來的番茄。」賴榮騏完整呈現水果的原貌,將台灣水果最好的一面留下來,在他雙手製作出的果醬,水果像是凍齡般,被鎖在瓶子裡;有顧客特別帶著朋友到市集購買:「去年吃到老闆的果醬,覺得口感跟一般市面上的果醬不同,因此定期都會來跟老闆訂購,最喜歡草莓果醬。」

原料來自台灣水果和蔬菜的各式果醬。 李翊寧/攝影

一支果醬闖天下 打造家喻戶曉的台灣品牌

「未來我的果醬是走通路走外銷的,我要把台灣水果的特色帶出去。」賴榮騏

自信地看著一支支色澤通透的果醬。

在台灣的市集裡,還能看見賴榮騏與妻子潘姝眉的身影,他們穿梭在市集裡,不是為了販賣果醬,而是推廣果醬認知,希望能夠告訴所有人,果醬不是僅能抹麵包,還有更多的用途,可以和生菜沙拉一起拌著吃,可以加入紅茶,效仿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傳統下午茶,或是拌入鹹的果醬成為牛排醬汁,果醬不應該再以傳統的樣子,停留在普遍大眾的心中,果醬是很高級、很多元的。

現在,賴榮騏已經成功跨出外銷的第一步,二O一七年初,他帶著引以為傲的蘋果果醬到南加州的百年果醬工廠Waldo Ward交流,工廠相當訝異,並聘請賴榮騏於今年一月到工廠傳授技術,他們相當佩服有人可以將蘋果果醬做得如此通透,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加了化學成分才能達成這種效果,賴榮騏拍胸脯保證:「真的只有加了檸檬汁,我的原料絕對都是天然的!」

在自宅的工作室裡,兩夫妻認真的糖漬果醬,賴榮騏的妻子潘姝眉笑著說:「我們要一起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品牌的果醬,讓世界看見台灣。」他們做得不僅是果醬,更富含讓寶島水果發揚光大的期盼。

「全世界的果醬不應該是歐洲的品牌,而是台灣的品牌,因為只有我們台灣的水果最好!」賴榮騏堅定地說。

果醬可以入茶 顛覆傳統果醬用途。 李翊寧/攝影

延伸閱讀

甜玉軒手工果醬 用真心釀造美味

支持有機推廣手作 江新燕的樸食理念

我愛家鄉 苗栗女孩的農村果醬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打造台灣果醬 釀造台灣好味道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