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盈、潘佳恩 / 台北市
在關注東南亞移工的新創非營利組織 One-Forty 擔任中文老師的政大學生馮曉雯,因緣際會下結交了很多移工朋友,發現他們想認識台灣,卻無從下手,因而與同學創辦了移工一日遊組織「家攬」,藉由帶移工一日遊的方式,讓他們在星期天的假日有多一項選擇,認識更美的台灣。
「因為參加了台大創創挑戰賽,不小心進前二十後,拿到獎金才正式創辦了家攬。」家攬創辦人之一的馮曉雯說著。在二〇一七年二月初成立的家攬,成立至今不到兩個月,由三位政大的學生馮曉雯、李逸婕及邱淇銘所創辦,主要是在每個月的第二個及第四個星期天帶移工朋友們去一日遊,而遊玩的地點主要分佈在北北基一帶。
很多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朋友,在只有一天假期的星期日聚集在北車聚會,走不了太遠也不知道哪裡可去,主要是因為語言的隔閡及交通問題。大部分的移工朋友中文說得都不太好也看不懂中文,出去旅遊時需要有人從旁協助,另外,交通上的限制,讓移工朋友們去的地方永遠都是捷運能到達的幾個點。「站在移工們的立場,身處他鄉卻無法走出門看看他國之美,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才有了創辦家攬的念頭」馮曉雯惋惜地說著。
家攬在一日遊地點的選擇上有三個標準,第一是一般大眾運輸工具到達不了的地方,因為大眾運輸工具能到達的地方,移工朋友們都很常去;第二是一日遊地點附近要有不提供豬肉的餐廳,因為絕大部分的移工朋友是穆斯林不吃豬肉;最後則是一日遊的地點要有風景漂亮的地方,可以讓移工朋友們打卡拍照,馮曉雯說:「移工朋友們打卡拍照其實是想跟遠在家鄉的家人們報平安,讓家人知道他們在台灣過得很好。」
成立不到兩個月的家攬,目前只出遊過兩次,一次是平溪,另一次是去基隆北海岸,每次出團大約是十到二十人。「我們一般都是早上八點在北車集合出發,到達目的後我們會有會講印尼文的志工帶著移工朋友們導覽,也會給他們自由時間到處晃晃、拍照,大約下午五點多會再回到北車,結束一天的行程。」馮曉雯熱情的解說著。
志工袁巧鳳表示,帶團時,讓他最驚訝的事情就是移工們比他還跟上流行,有些人會開始直播給朋友與家人看,直播當中,移工朋友還會介紹當天的每個成員,讓他覺得相當有趣,還有一次是一位移工朋友帶了他的吉他,就在小巴上開始帶大家唱歌,大家就像一群最親近的家人、朋友一般,在那短短的幾個小時,一起同樂。
另外,中文講得不太流利的移工朋友們,在每次出遊結束後都會寫回饋單給家攬團隊,來表達內心的感謝及喜悅。馮曉雯表示,移工朋友們最常寫的就是很開心可以藉由一日遊認識更多朋友,也在假日多了一個放鬆的選擇。志工袁巧鳳也表示,希望透過家攬辦的活動能給予移工們喜悅,讓他們紓解在工作上得到的壓力,同時讓他們享受在台灣的生活,移工朋友常對他說參與家攬的一日遊他們能認識新朋友,之後更能互相分享各自在台灣的經驗,是很棒的一天。
馮曉雯笑著表示,Jalan在印尼文是「走走」的意思,當初取這個名字就希望可以帶移工朋友們一起走走遊台灣,翻成中文後就是一個「家」再加一個「攬」,所以家攬的意思就是希望可以在異鄉攬著異鄉人,讓移工們覺得就算是在台灣也有一個像家一樣的地方,讓他們有家的感覺,來到台灣不單單只有工作,還有一群朋友、家人。
目前在宣傳、人力訓練跟幫出遊的移工們保旅遊險是家攬剛開始近兩個月比較需要花費精力去做的地方,而前兩次的移工出遊都是免費的,我們用的是當初比賽得到的獎金,之後可能會向每位前來同樂的移工朋友酌收八百元,也希望未來家攬發展能愈來愈穩定,馮曉雯表示。「家攬想帶給移工朋友們的是更多的選擇,假日不只是去上課、在北車與朋友見面或去參加活動,還可以多一項認識台灣的選項,畢竟目前也沒有跟我們類似的組織。」馮曉雯說到。
「我希望透過我們辦的活動能給予移工們喜悅,讓他們紓解在工作上得到的壓力,並讓他們享受在台灣的生活,我知道有些移工因為離家人很遠而覺得孤單寂寞,但他們唯一的舒壓方式就是在北車跟朋友聚會,讓我覺得很可惜,還不如跟其他的移工一起出去玩,台灣有很多很美的地方值得他們去探索。」志工袁巧鳳表示。
馮曉雯表示,未來希望將帶團族群擴大到外籍生、新住民及新住民來台遊玩的家人,一日遊的地點也希望能不侷限於北北基。對身處異鄉的移工們來說,想看見台灣更多的美好並非想像中容易,語言的隔閡及交通的不便,使他們無法走出既定的生活圈,來到台灣就好像只剩工作,家攬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就如同家人、朋友,也是移工們在休閒時間裡的一項有趣的選擇。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移工一日遊 攬著異鄉人走入台灣之美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