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翰、賴品勳 / 新北市
一間家庭式住宅打造成偌大的辦公室空間,裡頭坐著十來位員工正在敲打著鍵盤,正努力地在這網路興盛的時代裡,讓果物配以宅配客製化水果箱的方式,將台灣果農的困境結合電子商務找到一線生機。
果物配的創辦人張智翔,二十九歲的他,是個創業的老手,在就讀清大化學系之時,就有過一次的創業經驗,大三時與同學共同創立美食旅遊網站,但隨著大家畢業當兵,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在張智翔的心中一直仍有創業的念頭。
農家長大的張智翔,家人是在台南玉井種植芒果,讓他看見台灣果農在行銷上所面臨的困境,更發現很少有年輕人願意投入農業,於是促使張智翔決定以門檻最低的電子商務方式,再次投入熟悉的網路創業,並將此次創業與農業做結合,幫忙減輕家人在行銷上的負擔,因此在二〇一三年,與清大生科系、成大化工系畢業的兩位好友,三人集資三十萬元,成立「果物配」,宅配水果箱。
創業的時間是在七月的芒果季,剛好家中就是種植芒果,因此首批水果箱就以芒果為主,當時號召親朋好友團購,總共接了二、三十張訂單,張智翔在當時對行銷層面還不熟悉,不曉得要提前通知客戶出貨時間,導致客戶都無法確定水果箱取貨的時間,此外張智翔當時也不知道比較熟成的水果需要冷藏配送,這些初次的懵懂無知使得有些客戶收到壞掉的芒果。張智翔苦笑說:「第一次覺得自己對小時候熟悉的芒果這麼有疏離感。」
在來到這偌大的辦公室之前,張智翔在創業之初,是和另外兩位合作夥伴一同窩在一間住辦合ㄧ的單人套房,他回憶道,當時相當辛苦,三個人都無法領薪水,要去找額外的工作,像他是在外面兼家教,每個月賺七、八千元,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張智翔笑說:「在那間單人套房裡只有一張床,所以只能睡一個人,另外兩個人就必須睡地板,所以當時他們就共同協議,誰先最早睡就可以睡那張床。」面對這樣克難的環境,又伴隨工作沒有起色、無法領薪水以及家人的反對,其他兩位合作夥伴都接連離開,夥伴在離開前還詢問張智翔是否要一起到台積電工作,工作閒暇再出來創業,但張智翔並沒有因此動搖,獨自一人在創業之路繼續走下去。
接下來一年,張智翔自己架設網站、談通路、當客服,逐漸找到商業模式,而到現在擁有十二位工作夥伴的規模。為什麼張智翔會願意堅持下去?他說:「個人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因為這沒有回頭路。」他也認為大學所培育的科學家實事求是精神,和創業的精神是一樣的,如同做實驗遇到困難時,不是放棄,而是要找出問題點,並試著解決它。
果物配實習生張博鈞以及范其蓉,都是今年來到果物配實習,張博鈞主要負責商品攝影的工作,而能夠到產地與果農接觸讓他感到相當新鮮,張博鈞認為果物配符合當初自己對於新創公司的期待,因為員工都很年輕、有活力,夥伴之間的互動頻繁,因此凝聚力也比較強。而負責社群行銷的范其蓉也有相同的感覺,她覺得果物配的員工溝通很直接,比較容易有新的火花產生,除此之外,果物配每個月都會有一起看電影或吃飯的活動,下班之後也常常相約去打球,員工之間的情感聯繫都很緊密。
果物配合作的農場要符合無除草劑、SGS驗證、有機(轉型期)驗證、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政府規定安全用藥標準的二分之一內,五項標準的其中一項,果物配會到產地進行稽核把關,累積之今,全台總共有超過兩百個果農供應商,但為確保產量供應穩定,張智翔表示目前還需要不斷尋找可以合作的果農。
果物配所研發的水果箱是以消費者排除個人不喜歡水果的方式,進行客製化配製,水果箱使用的水果都需要果物配事先稽核通過,並且在分裝廠會進行農藥快篩的第二次檢驗,接著在每樣水果貼上產地以及保存方式說明,以宅配到府的方式,讓消費者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
果物配在今年剛成立另一個「好果鄰居」品牌,和果物配不同的是,好果鄰居類似線上的水果超市,是讓消費者自己挑選喜歡的水果進行宅配,張智翔期望能藉此明確區分兩者的定位,也能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適合的水果箱形式。
未來張智翔希望以水果為主軸一年成立一個品牌,細分不同的市場來建立不同的品牌,他也希望能開設店面,建立線上與線下O2O營銷模式,讓線上營銷與購買,帶動線下經營和消費,張智翔認為藉著開店設點,讓客戶能在線上選購後,以離客戶最近的門市進行配送,像這樣分散式供應鏈的方式,客戶能夠更快取貨,水果也能更新鮮。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吃水果新選擇 宅配客製化水果箱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